[发明专利]一种电积钴萃余液废水的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1418.6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忠;曹栋强;龚丽锋;黄飞中;罗瑞平;王从泽;任红霞;邱颖;仝良玉;龚杰;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金格派锂电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积钴萃余液 废水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积钴萃余液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过滤膜机构,所述过滤膜机构右侧端固定设置有终端纳滤膜过滤机构,所述过滤膜机构上端中部固定设置有控制阀头,所述控制阀头上端固定设置有初步滤框,所述初步滤框内部下端之间固定设置有过滤板,所述初步滤框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有框盖,所述框盖上端中部固定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部上端通过安装座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底端穿过框盖固定设置有活动杆。本发明在对初步滤框内部进行清理时,先使外部的起吊装置的捆绑端与固定环连接安装,再把框盖和安装在框盖底端的部件吊起来从而进行清理即可更加的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积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积钴萃余液废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积钴在很多领域里面都是非常常见和非常重要的材料,而在对电积钴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且现有的对废水处理装置,在对初步处理时容易出现堵塞的情况且反应的效率不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积钴萃余液废水的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积钴萃余液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过滤膜机构,所述过滤膜机构右侧端固定设置有终端纳滤膜过滤机构,所述过滤膜机构上端中部固定设置有控制阀头,所述控制阀头上端固定设置有初步滤框,所述初步滤框内部下端之间固定设置有过滤板,所述初步滤框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有框盖,所述框盖上端中部固定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部上端通过安装座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底端穿过框盖固定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外部四周等距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框板,所述固定框板内部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搅拌滤板,所述固定框板内部上端、下端均开设有安装滑槽且安装滑槽在远离活动杆的一侧均呈中空结构,所述安装滑槽内部均安装有安装滑条,所述安装滑条在远离安装滑槽的一端均与搅拌滤板固定连接,所述框盖上端左侧中部固定设置有加料框头,所述初步滤框外部四周之间固定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活动杆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端固定设置有搅拌刷板。
优选的,所述终端纳滤膜过滤机构上端中部固定设置有折叠软套,所述折叠软套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螺环,所述固定螺环内部之间螺动安装有操作块,所述操作块底端穿过固定螺环固定设置有PH试棒,所述固定螺环底端与终端纳滤膜过滤机构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终端纳滤膜过滤机构上端中部在位于PH试棒正下方开设有检测通孔,所述折叠软套采用透明橡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板上端两侧、底端两侧与安装滑槽内部之间均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滑条在位于安装通孔的相对位置均开设有固定口,所述固定口和安装通孔内部之间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在远离固定口的一端位于安装通孔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操作环,所述安装通孔内部四周均固定设置有弹性顶块,所述弹性顶块在远离安装通孔的一端均与操作环外部接触。
优选的,所述框盖上端中部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框盖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初步滤框底端四周与过滤膜机构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杆。
优选的,所述框盖底端四周固定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初步滤框上端四周开设有密封环槽。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转杆、安装框、固定框板和安装板均采用合金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固定框板和搅拌滤板在初步滤框内部转动时,并同时启动加热机构对初步滤框内部的废液加热,且既能通过加热和搅拌加快废液和催化剂反应时的效率,还可以通过转动的搅拌滤板加快对废液内部的杂质进行接触过滤,同时活动杆转动时还可以带动安装板和搅拌刷板转动,且由于搅拌刷板底端与过滤板上端接触,且在排放时就可以对积累在过滤板上端的杂质进行搅拌刮动,防止在排放时杂质积累在过滤板上端影响排放时的效率和出现堵塞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金格派锂电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金格派锂电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14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