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流水道与螺旋水道相结合的模腔冷却水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1198.7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5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胡青春;陈境钰;谢国基;姜晓平;梁灿棉;罗国泉;卢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4 | 分类号: | B29C33/04;B29C49/4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汇邦智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4 | 代理人: | 朱展港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流 水道 螺旋 相结合 冷却 结构 | ||
1.一种环流水道与螺旋水道相结合的模腔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体、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模体内设有用于瓶坯成型的成型腔,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呈一定间距分布在所述模体的外壁,所述第一加强筋围绕在所述模体的外壁,所述第二加强筋螺旋围绕在所述模体的外壁,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模体的端部呈一定间距分布形成第一环流水槽,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呈一定间距分布形成第二环流水槽,所述第二加强筋螺旋围绕在所述模体的外壁形成螺旋水槽,所述第一环流水槽、第二环流水槽和螺旋水槽依次连通形成连续冷却水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流水道与螺旋水道相结合的模腔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开设有用于将第一环流水槽与第二环流水槽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加强筋中设有靠向第二加强筋一侧弯曲形成的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首端与第一加强筋隔开设置形成第二环流水槽与螺旋水槽连通的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末端开设有螺旋水槽的第二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流水道与螺旋水道相结合的模腔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两段第一直段和连接在两段第一直段之间的弯曲段,两段第一直段的一端连接弯曲段,两段第一直段的另一端间隔开形成第一出水口,两段第一直段的弧长相等,两段第一直段均垂直于所述模体的中心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流水道与螺旋水道相结合的模腔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由第二直段和第一斜段连续交替构成,所述第二直段垂直于所述模体的中心线,相邻第二直段之间以及相邻第一斜段之间均呈相同的间距分布在所述模体的表面,所述第二直段与所述第一斜段成一定角度,并连接相邻两所述第二直段,使整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形成一个连续的结构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流水道与螺旋水道相结合的模腔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模体端部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第二直段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所述第二直段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流水道与螺旋水道相结合的模腔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段从所述模体表面的凸起高度比所述弯曲段从所述模体表面的凸起高度低,所述弯曲段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直段形成模腔与模腔锁模环装配时的周向定位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流水道与螺旋水道相结合的模腔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与冷却水道之间以及第二加强筋与冷却水道之间均采用倒圆角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流水道与螺旋水道相结合的模腔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进水点与第一出水口的中心出水点之间沿所述模体的中轴线旋转180°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环流水道与螺旋水道相结合的模腔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中心出水点与第二进水口的中心进水点之间沿所述模体的中轴线旋转180°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流水道与螺旋水道相结合的模腔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段与所述第一斜段之间的夹角为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119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