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1160.X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宋心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之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6 | 分类号: | E02D19/06;E02D19/20;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煜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6 | 代理人: | 于硕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技术 控制 建筑 基坑 地下水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包括抽排系统、云平台和监测模块,所述抽排系统由空压机、干燥机、气罐、控制模块和水气置换器组成,所述气水置换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外壳的正面下部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滤网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管,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管,且第二管延伸至第一腔室并和第一管连通,所述外壳的上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换向阀。本发明中,采用了新的方式抽排基坑水,相较于水泵的方式,排量容易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排水装备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挖坑,尤其在施工建筑地基的方面。
基坑的深度和位置关系等,地下水会渗入基坑中。建筑施工中大多采用水泵或者虹吸的方式进行排水。虹吸的方式使用调节比较苛刻,在重力下,将地势高的水送至地势低的区域,但是基坑的地势本身交底不易实现。所以通常采用水泵的方式进行排水。
但是现有的水泵在工业电的使用环境下,水泵的转速一定,排水量也只受制于水泵本身的排水量。若增加变频电路,无疑增加了控制难度和使用成本。但是过快过慢进行排水,都会对施工造成影响。排水过快,则会导致地下水上渗过快,容易造成该区域内地质发生变化;排水过慢,则会造成不利的施工条件。若控制排水的速度,反复开启关闭水泵,不仅对水泵造成损坏。同时在水泵的开启瞬间是极为耗电,反复地开启水泵,能耗会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抽排的流量不易控制、且能耗高缺点,而提出的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云技术控制建筑基坑地下水抽排及监测系统,包括抽排系统、云平台和监测模块,所述抽排系统由空压机、干燥机、气罐、控制模块和水气置换器组成;
所述气水置换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外壳的正面下部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且第一单向阀并和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滤网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且第二单向阀并和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管,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管,且第二管延伸至第一腔室并和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一管上且在第二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管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单向阀,所述外壳的上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下端且在第二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口,所述换向阀的下端且在第一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抽排系统和云平台、监测模块和云平台均通过无线的方式信号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监测模块包括通讯模块和地下水液位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空压机、干燥机、气罐、控制模块和水气置换器依次通过气管串联,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通讯模块和控制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过滤套,所述过滤套的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壳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第一管向上延伸并和出水口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之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之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11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