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1149.3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3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张彦;崔康;梁冰;韩梦婷;王佳俊;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15/00 | 分类号: | C01G15/00;C01G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花 状硫铟铜 硫铟钴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材料制备领域。本方法制备步骤主要包括:前驱体溶液的制备‑前驱体浑浊液为模板形成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材料。本发明的特点是形成一种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物,其具有制备成本低、步骤简单、绿色无毒、比表面积大、吸收光性能强等优点,在光催化、电催化和传感器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成为困扰研究人员的两大难题,因此开发无污染、可再生、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绿色新材料给研究带来巨大挑战。三元硫化物半导体材料是一类新兴的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低毒、带隙窄、吸收系数大、光稳定性好、多的电活性中心、高的电导率等优点,在多种光电器件、光催化以及光电生物传感领域广泛使用。
硫铟铜,在低温相主要为黄铜矿型结构,是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以及电学性能。由于其具有结晶程度好、元素组分均匀、光吸收系数大、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可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太阳能电池、塑料薄膜等;硫铟钴,是一种尖晶石型半导体材料,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由于尖晶石结构中存在的空穴缺陷和较大的表面能,研究人员发现尖晶石型半导体材料可以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催化材料。
目前对于硫铟铜和硫铟钴的制备有多种方法,主要包括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喷雾热解法等。上述方法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制备方法复杂、仪器昂贵、需要时间较长,导致颗粒生长不均匀。研究表明,合适的粒径和较窄的粒径分布可以优化半导体材料的吸收范围,从而提高催化转换效率。因此,制备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绿色无毒、比表面积大、吸收光性能强、性能优良的无机半导体材料是一项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材料简单有效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材料,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前驱体溶液的制备:首先称取51.12 mg的四水三氯化铟、54.18 mg硫代乙酰胺和170 mg的柠檬酸,溶于30 mL去离子水中,然后在磁力搅拌器上将溶液混合10 min,随后在水浴中90 °C反应3 h,即可获得前驱体浑浊液;
(2)以步骤(1)获得的前驱体浑浊液为模板制备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材料:首先向步骤(1)获得的前驱体浑浊液中加入27.71 mg的六水硝酸钴、44.25 mg的三水硝酸铜、30.60 mg的两水氯化铜和102.24 mg的四水三氯化铟,然后在磁力搅拌器上将溶液混合10min,随后加入108.36 mg的硫代乙酰胺、340.56 mg的柠檬酸和30 mg的硼酸,继续在磁力搅拌器上将溶液混合10 min,最后将上述溶液转移到50 mL不锈钢聚四氟乙烯内衬高压釜中,于高压釜中180 °C反应5 h,随后将浑浊液10000 rpm离心5 min,并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乙醇洗涤三次,在60 °C条件下干燥10 h,即可获得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材料,样式如附图1所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方法减少原有复杂步骤,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绿色无毒。
(2)该方法制备的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材料具有均一性、导电率高等特性,可以作为连接电极的材料。
(3)该方法制备的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三维活性位点多,极大地提高了单一半导体材料的催化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花状硫铟铜-硫铟钴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案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11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