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折射率传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1084.2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江敏;杨铮;邓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552;G01N21/4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折射率 传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折射率传感系统,包括用于发射光信号的光源,用于传输光信号的光纤和光纤环形器,以及用于接受光信号的光谱仪,还包括用于检测被测物折射率的光纤探头,光纤探头由光纤和设在光纤端面上的纳米孔阵列组成;光纤环形器的第一端口通过光纤与光源连接,光纤环形器的第二端口通过光纤与光纤探头连接,光纤环形器的第三端口通过光纤与光谱仪连接。本发明采用单模光纤作为光波导,结构更为简易稳定,规避了对探测光偏振的敏感性,且通过结构设计易于调制工作波长和折射率测量动态范围,既可以满足实际测量中对参考通道的需求,也可以用于长距离多点实时监测,具有切实可行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折射率传感系统。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传感器通过激发表面等 离子波来探测传感区域临近环境的折射率变化,无需标记,即可实现动态、实时、 定量检测。基于这些优势,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技术、药物分 析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分子研究和亲和力生物传感方面,SPR传感 器已经成为强有力的工具。
入射光不能直接耦合进表面等离子波,因而通常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行 耦合,通常包括棱镜耦合、光栅耦合及波导耦合等。上世纪九十年代首先出现了 多模光纤耦合SPR传感器,随后就出现单模光纤耦合SPR传感器,相对于以往耦 合方式来说,结构上更加简易紧凑,避免了机械调节带来的误差和不便。
采用SPR传感器工作时,测量样品的组分、浓度、温度及非探测目标分子干 扰等会改变传感区域的介电常数,改变共振角或共振波长,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 度。为了提高探测目标的特异性响应检测精度,可采用多通道传感来剔除非特异 性响应。目前已经有一些技术方案被提出,用以实现多通道SPR传感。衍射光栅 耦合SPR技术,该方法可以通过光栅衍射产生多个共振峰来实现多通道探测,但 要求被测目标置于光栅前并能够被探测光穿透,光路系统调节复杂、体积较大, 不适用于远程探测;介质涂层法,在感应面的部分区域覆盖介质涂层来调节共振 峰波长位置,此结构类似于并行探测,信噪较低,探测信号半波宽度在四十纳米 左右,分辨率低且限制了通道数量;通过光纤布拉格光栅耦合表面等离子波来实 现多通道传感,该方法信号检测难度较大,灵敏度较低;多芯光纤结合时分复用 方法,工艺比较复杂,并容易引入机械调节带来的误差。SPR传感还存在一个偏 振敏感问题,需引入偏振器件,限制了应用范围。采用对称曲面光纤方法来降低 系统对偏振的敏感度,工艺也较为复杂,难以保障样品的一致性。总体来看,目 前提出的方案都存在结构复杂、探测信号半波宽度偏大、偏振敏感等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光纤折射率 传感系统,系统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实现对目标样品的折射率监测。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折射率传感系统,包括用于发射光信号的光 源,用于传输光信号的光纤和光纤环形器,以及用于接受光信号的光谱仪,还包 括用于检测被测物折射率的光纤探头,在光纤探头端面上设有纳米孔阵列;光纤 环形器的第一端口通过光纤与光源连接,光纤环形器的第二端口通过光纤与光纤 探头连接,光纤环形器的第三端口通过光纤与光谱仪连接。
进一步地,光纤环形器和光纤探头的数量设有多个。多个探头的数量可以检 测多个被测物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光源为宽谱光源,每个探头的反射光占据光源的一段波长区域, 彼此隔离。
进一步地,光纤为单模光纤,减小探测光色散。
进一步地,纳米孔阵列为镀在光纤端面的一层薄膜,薄膜上设有均匀布置的 镂空阵列。
进一步地,纳米孔阵列按照矩阵阵列等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纳米孔阵列的间隔为1.0至1.2微米,对应共振波长范围位于1.55 微米左右,降低探测光传播损耗,提升系统传感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10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