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裂缝深度的非接触移动式快速测量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0920.5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9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增;杨芝璐;刘新根;陈许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8 | 分类号: | G01B2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张劲风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裂缝 深度 接触 移动式 快速 测量方法 装置 | ||
1.一种隧道裂缝深度的非接触移动式快速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风速计测量静止状态下隧道内真实风速
S2、采用空气测温仪采集隧道内空气温度,同时采用红外热像仪、可见光数字相机扫描隧道衬砌表面,并记录位置信息,得到隧道衬砌表面红外热图像和可见光数字图像;
S3、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对可见光数字图像进行识别,得到隧道衬砌表观裂缝图像及其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搜索并截取对应裂缝及其周围的红外热图像,并查找该处及附近的空气温度
S4、通过红外数据处理系统对截取后的红外热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正常区隧道衬砌表面的平均温度
S5、计算隧道内空气温度与衬砌围岩边界温度之差Δ
式中,
S6、计算裂缝区及其周围正常区衬砌表面的最大温差Δ
;
S7、计算衬砌裂缝深度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深度的非接触移动式快速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深度的非接触移动式快速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裂缝区及其周围正常区衬砌表面位于隧道同侧,所述裂缝区包括沿裂缝走向的整条裂缝及裂缝边沿范围,周围正常区衬砌表面为面积不小于1m2的无病害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深度的非接触移动式快速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围正常区衬砌表面包括裂缝走向两侧距裂缝不小于0.2m范围内的无病害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深度的非接触移动式快速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Δ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深度的非接触移动式快速测量方法涉及的隧道裂缝深度的非接触移动式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测温仪、风速计、可见光数字相机、红外热像仪、数据处理系统以及惯性单元和光电编码器,风速计、可见光数字相机和惯性单元固定在台架上表面,所述台架安装在移动平台上,所述空气测温仪、红外热像仪、数据处理系统均设置在移动平台上,光电编码器设置在移动平台轮轴上,数据处理系统分别连接空气测温仪、可见光数字相机、红外热像仪、惯性单元和光电编码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裂缝深度的非接触移动式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气温采集系统、红外数据处理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安装于同一台计算机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裂缝深度的非接触移动式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温采集系统与空气测温仪的传感器相连,可根据设定的间隔时间读取空气测温仪上的温度并记录、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09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稳定性变频器
- 下一篇:一种快速连接小型自锁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