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收离体断肢神经修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0729.0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7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璟辉;郑鳕洋;王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A61N1/36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断肢 神经 修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吸收离体断肢神经修复装置,包括肢体、外壳、第一束带、环形扣、第二束带、魔术贴勾面、魔术贴毛面、外置线圈、导线、电池槽、电池、微控单元、内壳、内置线圈、神经修复控释载体和受损神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外置线圈和内置线圈呈传导式电性连接并由微控单元控制,便于将不同大小、不同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刺激器释放刺激受损神经,激活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再生修补和重塑,神经修复控释载体包含纤维蛋白原、纤黏连蛋白、神经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能够促进神经生长的细胞因子组合,通过逐渐释放的控释技术,循序渐进地发挥细胞因子的功能,也能减小神经吻合后的分离创面,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修复装置,具体为一种可吸收离体断肢神经修复装置,属于医研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修复是神经修复学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重要治疗手段,在原有神经解剖和功能基础上,促进被破坏或受损害神经再生修补和重塑、重建神经解剖投射通路和环路、调控和改善神经信号传导、最终实现神经功能修复。神经修复主要包括显微神经对接缝合术、自体或异体组织和细胞移植术、组织工程相关生物材料植入术、电磁刺激器植入术、药物局部微量缓释器植入术等,按照治疗对象分为周围神经修复术和中枢神经修复术,而医研人员在对离断的肢体进行研究或治疗时,需同时修复受损的周围神经组织,以便恢复离断肢体的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离体断肢的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术后早期主要通过患者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营养神经的全身药物治疗;后期主要通过康复训练和理疗来达到刺激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治疗周期长且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使用受损神经电刺激结合局部控释给药刺激神经修复成为可能,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往往通过可吸收离体断肢神经修复装置实现受损害神经的再生修补和重塑。
现有的神经修复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其一,所使用的外壳两端没有缝接弹性束带,易造成绑带勒紧压迫神经组织,有可能对受损修复的神经和周围机体组织造成二次伤害或延迟其功能恢复;其二,传统植入生物体内的内壳无法通过体液自然吸收分解并经代谢排出体外,易引发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其三,现有的修复装置往往设置单个刺激器,不能对受损神经进行多点电刺激;且现有的修复装置缺少微控单元,不能为受损神经提供适应不同阶段恢复所需的不同大小、不同频率的脉冲电流,使受损神经组织自我修复缓慢。其四,现有的修复装置往往结构单一,缺乏神经修复控释载体,不能对受损神经局部给药,使受损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缓慢,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吸收离体断肢神经修复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吸收离体断肢神经修复装置,包括肢体、外壳、第一束带、环形扣、第二束带、魔术贴勾面、魔术贴毛面、外置线圈、导线、电池槽、电池、微控单元、内壳、内置线圈、神经修复控释载体和受损神经;所述外壳、外置线圈、电池槽、电池、内壳、内置线圈和神经修复控释载体构成该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外壳置于肢体表面,所述第一束带缝接在外壳的一侧,所述环形扣缝合固定在第一束带外端,所述第二束带缝制在外壳对应的另一侧,所述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毛面缝接在第二束带外端,且所述魔术贴勾面设置在第二束带和魔术贴毛面之间,所述外置线圈安置在外壳内,所述外置线圈与电池槽通过导线进行连接,所述电池安装在电池槽内,所述微控单元设置在电池槽外侧,所述内壳植入肢体组织内,且所述内壳内安置有内置线圈,所述神经修复控释载体设置在内壳外侧,所述受损神经抵在神经修复控释载体处。
优选的,为了防止束带勒紧压迫离体断肢神经组织,所述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缝接固定在外壳两端,且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为弹性收紧带。
优选的,为了便于将外壳绑裹在肢体外侧,所述魔术贴毛面穿过环形扣进行安置,且外壳与肢体通过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毛面呈粘扣式连接。
优选的,为了便于通过外置线圈和内置线圈的电传导使神经修复控释载体对受损神经释放刺激电流,所述外置线圈和内置线圈均呈螺旋状,且外置线圈和内置线圈呈传导式电性连接并由微控单元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征医院,未经上海长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0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步插接锁定式轮毂
- 下一篇:一种同步驱动式轮毂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