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合式内剪力墙及其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0565.1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1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鲁万卿;田为;王承林;项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8 | 分类号: | E04B2/58;E04B2/60;E04B1/61;E04B1/38;E04G21/02;E04G2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知贝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7 | 代理人: | 陈立新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剪力 及其 连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剪力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叠合式内剪力墙及其连接方法,其中一种叠合式内剪力墙,包括环扣叠合剪力墙,所述环扣叠合剪刀墙包括两个平行的墙板,两个所述墙板内部设置有钢筋骨架,两个所述钢筋骨架交错设置,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钢筋骨架可以对墙板内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提高了墙板的安全性,通过钢筋骨架设置有若干个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焊接组合而成,使得墙板在横向受力和纵向受力时,都大大提升了安全性,提高该环扣叠合剪力墙的实用性和使用效率,通过中部斜向支撑钢筋设置为三角形,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对两个墙身起到支撑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剪力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叠合式内剪力墙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是竖向分层预制墙板通过水平拼缝连接形成整体,目前预制剪力墙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钢筋套筒连接的特点是连接可靠,但钢筋插接对精度要求较高,钢套筒及灌浆料价格偏高,在国内较难推广;约束浆锚连接虽然搭接长度较短,成本较低,但其使用范围受限制,施工效率低且成孔难度大;波纹管连接强度高,安装速度快,但成本也相应提高;装配式环筋扣合剪力墙效果较好,但在构件安装时仍存在墙-板结合部位灌浆不易振捣、振捣密实度无法判断,上层剪力墙支撑难以平衡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合式内剪力墙及其连接方法,解决了目前在搭建高楼时操作难且成本偏高的问题,解决墙-板结合部位灌浆不易振捣、振捣密实度无法判断,上层剪力墙支撑难以平衡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叠合式内剪力墙,包括环扣叠合剪力墙,所述环扣叠合剪刀墙包括两个平行的墙板,两个所述墙板内部设置有钢筋骨架,两个所述钢筋骨架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钢筋骨架由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焊接组合而成。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钢筋骨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斜向支撑钢筋,两个所述斜向支撑钢筋焊接为三角形。
同时,发明还公布了一种叠合式内剪力墙及其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首先将钢筋骨架安装在墙板中;
S2:随后将斜向支撑钢筋固定连接于环扣叠合剪力墙中的两个墙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环扣叠合剪力墙;
S3:随后将叠合板通过捆筋连接件连接于下层环扣叠合剪力墙中的两个墙板之间,对准环扣叠合剪力墙中的两个墙板之间的空隙浇灌水泥至叠合板顶面;
S4:等待混凝土干固后,可以将环扣叠合剪力墙通过捆筋连接件安装于上层环扣叠合剪力墙中的两个墙板下端,随后通过叠合板将连接处密封在一起;
S5:最后对准环扣叠合剪力墙中的两个墙板之间的空隙浇灌混凝土;
S6:等待混凝土干固后,两个环扣叠合剪力墙和两个叠合板连接处形成暗梁,此连接方式为上下层竖向连接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有钢筋骨架可以对墙板内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提高了墙板的安全性,通过钢筋骨架设置有若干个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焊接组合而成,使得墙板在横向受力和纵向受力时,都大大提升了安全性,提高该环扣叠合剪力墙的实用性和使用效率,通过中部斜向支撑钢筋设置为三角形,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对两个墙身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墙板之间的空腔,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下层剪力墙施工时不需要同时固定上层剪力墙。
2、通过竖向连接、T字形连接方式、一字形连接方式、L字形连接方式和十字形连接方式,在建造时使得环扣叠合剪力墙连接方式简易,节约成本,提高环扣叠合剪力墙的使用效率和实际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05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