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兰花底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0201.3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柳义发;吴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国晟义发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40;A23F3/42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陈斌 |
地址: | 3633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兰花 红袍 制作 工艺 | ||
1.一种兰花底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晒青,气温 25℃~30℃,晾晒时间 30min~50min,茶叶减重率 17%~27%;
②晾青,在通风阴凉的环境晾青30 min~50min;
③做青,做青环境为20℃~25℃,相对湿度为70%~85%;做青的全过程 9h~11h ,中间摇青5 ~6次,做手1~2次;
④杀青,初揉后进行复炒,复炒后进行复揉;杀青温度为200~230 ℃,时间3min~4 min;
⑤揉捻,倒蝶形手法重压揉捻2~3 min,过程中解块1~2次,基本成条后解块复炒;复炒时锅温为140℃~160℃,时间为10s~20s;复炒后趁热快速复揉1min~2 min;
⑥初烘,烘干温度120℃~140℃左右,烘至七成干,初干后摊晾2h~3 h;
⑦炭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兰花底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⑤之后、步骤⑥之前,分离茶梗,将分离的茶梗粉碎后过筛,加入蒸馏水,经超声辅助提取后过滤,经沉淀后抽取上清液通过喷雾装置喷洒揉捻完成后的茶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兰花底大红袍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超声功率为350w~500w,茶水比(g/mL)1:10~1:15、浸提温度70℃ ~80℃、浸提时间20min~30 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粽叶为水仙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⑦的炭焙之前或过程中,对茶叶进行通脉冲电流破壁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兰花底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焙工序中使用一炭焙装置进行炭焙,所述炭焙装置包括一两端开放的筒形置炭架(1)和一筒形置茶架(2),所述置炭架(1)和置茶架(2)同轴套设,所述置茶架(2)套设在置炭架(1)内且与置炭架(1)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置炭架(1)包括外壁(11)、内壁(12)以及由所述外壁(11)和内壁(12)围合成的环形置炭腔(13);所述置炭腔(13)内放置炭块;所述内壁(12)为网状多孔结构;所述置茶架(2)为网状多孔结构且为导电体;所述置炭架(1)和置茶架(2)分别绕其中心轴线做自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兰花底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11)的一端沿其圆周设置有一环形的细缝出风口(14);由所述细缝出风口(14)向外吹出高速空气形成环形风圈,所述细缝出风口(14)的出风方向与置炭架(1)的中心轴线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兰花底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置茶架(2)由石墨制成,且通所述脉冲电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兰花底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置茶架(2)内同轴套设有一蛟龙轴(3);所述外壁(11)内壁上以及蛟龙轴叶片上分别涂覆有红外线反射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兰花底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炭腔(13)内沿径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分隔板(15)以分隔置炭腔(13),所述分隔板(15)为环形或矩形,分别在径向或轴向分隔置炭腔(13);且所述外壁(11)上对应置炭腔(13)被分隔的数量设置有可远程开闭的炭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兰花底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⑦的烘焙工艺为:
①将点燃后的炭块由炭口放入置炭腔(13),点燃部位朝向置茶架(2);
②将分选后的茶叶放入置茶架(2)与蛟龙轴(3)之间的空间,可由蛟龙轴(3)从外部带入;
③驱动置炭架(1)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燃烧产生的灰烬向外移动贴附在外壁(11)上避免掉落到置茶架(2);同时向细缝出风口(14)通入压缩空气,使细缝出风口(14)由置茶架(1)一端吹出风圈,风圈使置茶架(2)内形成负压,外部空气通过置茶架(1)另一端被吸入;
④驱动置茶架(2)旋转,同时驱动蛟龙轴(3)往复转动,使茶叶受到均匀的烘焙;同时向置茶架(2)通入脉冲电流,使茶叶细胞破壁;
⑤烘焙完成后,蛟龙轴(3)旋转将茶叶导出;
⑥远程控制炭口打开,炭燃烧后的灰烬和/或剩余的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国晟义发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国晟义发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02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粽叶味水仙茶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托轮轴瓦测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