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境友好型除藻混凝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9938.8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7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怀民;徐点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59/16 | 分类号: | A01N59/16;A01P13/00;C02F1/5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志慧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友好 混凝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友好型除藻混凝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1)分别称取过筛后的六水合氯化铝、六水合氯化铁、六水合三氯化铈粉末,混合均匀后加热进行一次焙烧,空冷,掺入三氯化铱,二次焙烧,空冷;(2)将焙烧后的粉末加入去离子水反应,直到形成深褐色聚合物且空冷至常温后停止搅拌,获得混凝剂粗品;(3)配置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将混凝剂粗品浸泡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快速搅拌后,再向其中依次加入氧化铁粉、双氧水,加料完成后继续搅拌,常温静置20h以上,冷冻干燥获得所述混凝剂。本发明所制备的除藻混凝剂除藻类效果良好,对水体污染较小,适用于水体污染物的初步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除藻混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藻水会给自来水厂水质处理带来困难,藻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释放有机物至水体中,其中包括嗅味物质,并在消毒工艺过程中产生消毒副产物。目前,常用的除藻方法有生物去除法、化学去除法和物理去除法3种。物理法包括超滤膜法、气浮法和活性炭吸附法。超滤膜法对水中藻细胞和胞外聚合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是藻及藻源有机物极易堵塞膜孔,造成严重的膜污染。气浮法只适合高藻低浊度的水处理,同时水厂须新建的构筑物及新增加的水泵增大了能耗,使水厂处理成本增加。生物法处理采用能溶解藻的细菌破坏藻细胞壁,但藻破裂死亡后会将细胞内有机物的释放,消耗水体中溶解氧,增加水体中总有机碳的浓度,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与上述技术相比,化学法特别是混凝沉淀法依旧是最好的除藻方法之一,铝系混凝剂因其经济高效成为目前水厂使用最广泛的混凝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藻率更高的混凝剂。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型除藻混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除藻混凝剂除藻类效果良好,对水体污染较小,适用于水体污染物的初步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除藻混凝剂制备方法:
(1)分别称取过筛后的六水合氯化铝、六水合氯化铁、六水合三氯化铈粉末,将三种过筛后的粉末混合均匀后加热进行一次焙烧,焙烧完成后空冷至常温,再向粉末中掺入三氯化铱粉末,搅拌粉末均匀,再次加热进行二次焙烧,焙烧完成后空冷至常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过筛后的六水合氯化铝、六水合氯化铁、六水合三氯化铈粉末是指分别过500目筛网后的粉末。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过筛后的六水合氯化铝:六水合氯化铁:六水合三氯化铈的质量比=1:1~2:0.3~0.6。
进一步地,步骤(1)中一次焙烧温度为250~300℃,焙烧时间为15~20min,二次焙烧温度为180~200℃,焙烧时间为30~40min。
进一步地,三氯化铱粉末的掺入质量为六水合氯化铝质量的1/18~1/20倍。
本发明步骤(1)需要经过二次焙烧处理,其中,第一次焙烧后制备铈元素掺杂的PAFC单体(Al2(OH)nCl6-n、Fe2(OH)nCl6-n);加入三氯化铱后再第二次焙烧,对铈掺杂PAFC单体表面进行铱元素改性。
(2)将所述步骤(1)二次焙烧后的粉末倒入坩埚,向粉末中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混合物,搅拌混合物,坩埚开始发烫,形成深褐色聚合物且空冷至常温后停止搅拌,获得混凝剂粗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向粉末中加入去离子水的质量为粉末质量的0.6~1倍。
(3)配置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将步骤(2)混凝剂粗品浸泡在所述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快速搅拌,搅拌20~30min后,再向溶液中依次加入氧化铁粉、双氧水,加料完成后继续搅拌30~40min,常温静置20h以上,-40℃以下冷冻干燥,获得所述混凝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99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