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紧凑型智能感知复合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9304.2 | 申请日: | 202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2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纯;吴荣美;徐亚东;唐秀芹;何云娟;陈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32 | 分类号: | H01B7/32;H01B7/42;H01B7/22;H01B9/00;H01B9/02;G01K1/14;G01K1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424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凑型 智能 感知 复合 电缆 | ||
1.一种紧凑型智能感知复合电缆,包括导体缆芯(1),在导体缆芯(1)外依次设置有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缆芯(1)由中心导体(101)和瓦形导体(102)构成,中心导体(101)位于导体缆芯(1)的中心位置,若干瓦形导体(102)围绕中心导体(101)依次排列,中心导体(101)的半径为R,瓦形导体(102)的内边弧半径为r1,瓦形导体(102)的外边弧半径为r2,r1=(0.05-0.065)R,r2=(0.10-0.12)R;所述绝缘屏蔽层(4)外周设置有屏蔽结构(5),该屏蔽结构(5)包括位于内层的金属丝屏蔽层(51)和位于外层的金属带屏蔽层(52),金属丝屏蔽层(51)由若干金属丝相互间隔地排列于绝缘屏蔽层(4)的外周面上而构成,在金属丝屏蔽层(51)的金属丝之间至少插排有一通信光纤(6);在屏蔽结构(5)上设置有隔离套(7),在隔离套(7)的外周设置有钢丝铠装层(8),钢丝铠装层(8)由若干根钢丝排列于隔离套(7)的外周面上而构成,在钢丝铠装层(8)的钢丝之间至少插排有一测温光纤(9);在钢丝铠装层(8)上设置有绕包带层(10),在绕包带层(10)上设置有内护套(11),该内护套(11)上设置有外护套(12);所述通信光纤(6)包括通信纤芯(61),以及包覆于通信纤芯(61)外的通信包层(62),通信包层(62)上有间隔地套设有金属波纹管(64),在通信包层(62)和金属波纹管(64)之间填充有填充油膏(63),在金属波纹管(64)外有间隔地套设有内套管(67),在金属波纹管(64)和内套管(67)之间填充有硅胶(66),在硅胶(66)中埋设有铠装钢丝(65),该铠装钢丝(65)沿通信纤芯(61)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内套管(67)外设置有隔热涂层(68),在该隔热涂层(68)上套设有外套管(69);所述测温光纤(9)包括有测温纤芯(91),以及包覆于测温纤芯(91)外的测温包层(92),在测温包层(92)上包覆有导热层(93),在导热层(93)外周有间隔地套装有金属外管(95),在导热层(93)与金属外管(95)之间填充有导热填充膏(94);所述导热填充膏(94)的重量百分比组份为:胶凝剂18%—20%,分油抑制剂4%—5%,抗氧化剂1%—2%,吸水剂2%—2.5%,消泡剂0.0015%—0.002%,其余为导热油;所述绝缘层(3)的厚度与额定电压之比为0.4mm/kV—0.45mm/kV;所述屏蔽结构(5)的截面面积为45mm²—55mm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智能感知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101)为圆形导体,在中心导体(101)的外周至少排列有一层瓦形导体(102),r1=0.06R,r2=0.11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智能感知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金属丝屏蔽层(51)的若干金属丝之间插排有两根通信光纤(6);构成所述钢丝铠装层(8)的若干钢丝之间插排有两根测温光纤(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智能感知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铠装层(8)的钢丝相邻地依次排列,测温光纤(9)位于相邻的两根钢丝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智能感知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屏蔽层(51)的金属丝相互有间隔地绕于绝缘屏蔽层(4)上,金属带屏蔽层(52)的金属箔带有间隙地绕扎于金属丝屏蔽层(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智能感知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结构(5)的截面面积为同一截面上金属丝屏蔽层(51)和金属带屏蔽层(52)的截面之和,该截面垂直于电缆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智能感知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填充膏(94)的重量百比组份为:导热油72%,胶凝剂20%,分油抑制剂4%,抗氧化剂1 .5%,消泡剂0.0018%,其余为吸水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93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