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色皮肤高覆盖率锦鲤品系的选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8312.5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8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史东杰;朱华;李文通;孙砚胜;王赛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商秀玲 |
地址: | 10006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色 皮肤 覆盖率 锦鲤 品系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鲤鱼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色皮肤高覆盖率锦鲤品系的选育方法。本发明的选育方法包括以含有鲤红色皮肤基因的鲤鱼品种和红白锦鲤为亲本进行杂交的步骤。该方法利用鲤红色皮肤基因提高后代的红色皮肤覆盖率,经过选育后获得性状优良且具有红色皮肤高覆盖率的新品系。该方法在不降低经济性状实用程度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目标性状的覆盖率,有效提高了高品质红白锦鲤后代个体的挑选率,降低了全白个体淘汰率。该方法具有选育步骤简单、成本较低、经济性状好、实用价值高等优势,对于提升锦鲤的观赏价值、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促进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鲤鱼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色皮肤高覆盖率锦鲤品系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锦鲤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鲤属(Cyprinus),是一种大型观赏水生动物,在都市景观、农业高质高效、市民生态宜居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锦鲤是鲤鱼的突变品种,是经过200多年的人工选育而来的高度杂交种,其体色斑纹如同人类指纹千变万化。
传统红白锦鲤选育通常是红白锦鲤雌性亲本与红白锦鲤雄性亲本杂交,再从数以万计的子代中根据行业标准进行逐尾挑选而来。该选育方法的亲本血统不明,杂交后代中全红、全白及红色斑纹皮肤覆盖鱼体侧线以上不足50%的个体占比超过60%,一挑群体中选留个体基本仅在40%左右。传统的选育方法不仅费工费时,而且杂交后代具有优质红色斑纹的个体比例较低,成为制约锦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色皮肤高覆盖率锦鲤品系的选育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锦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杂交亲本和选育方式的大量尝试,发现利用含有鲤红色皮肤基因的鲤鱼品种与红白锦鲤杂交能够显著提高杂交后代的红色皮肤覆盖率,且不降低其经济性状,增加高品质锦鲤后代的挑选率。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色皮肤高覆盖率锦鲤品系的选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含有鲤红色皮肤基因的鲤鱼品种和红白锦鲤为亲本进行杂交的步骤。
优选地,经以上所述的杂交后,淘汰全红、全白及红色斑纹皮肤覆盖鱼体侧线以上<50%的个体,选留红色斑纹皮肤覆盖鱼体侧线以上≥50%的个体,得到子一代。
进一步优选地,以上杂交后进行挑选的时间为将杂交后代养殖35-45天(最优选为40天)。
本发明所述的鲤红色皮肤基因优选为显性基因。
含有显性红色皮肤基因的鲤鱼的皮肤全部或部分呈现红色,可通过鲤鱼的皮肤颜色判断其是否含有显性红色皮肤基因。
在含有显性鲤红色皮肤基因的鲤鱼品种中,本发明发现,与其他品种相比,以火鲤作为亲本与红白锦鲤杂交能够更显著地提高杂交后代的红色皮肤覆盖率,且不降低其经济性状。
优选地,所述含有鲤红色皮肤基因的鲤鱼品种为火鲤。
优选地,所述亲本中的红白锦鲤为三代血统由红白锦鲤选育得到的成熟个体。将含有显性鲤红色皮肤基因的鲤鱼品种与上述红白锦鲤杂交更有利于提高杂交后代的红色皮肤覆盖率,增加高品质锦鲤后代的挑选率。
以上所述的选育方法中,所述杂交可为正交或反交,具体可为:以含有鲤红色皮肤基因的鲤鱼品种为父本,以红白锦鲤为母本进行杂交,或者,以红白锦鲤为父本,以含有鲤红色皮肤基因的鲤鱼品种为母本进行杂交。
优选地,所述杂交的父本和母本的比例为1:1。
本发明所述的选育方法中,在所述杂交后还包括将杂交后代进行自交的步骤。
具体地,将所述子一代进行自交制种,淘汰全红、全白及红色斑纹皮肤覆盖鱼体侧线以上<50%的个体,选留红色斑纹皮肤覆盖鱼体侧线以上≥50%的个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83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