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地霉、豆渣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8213.7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0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忠;李淑英;范蓓;张蒙冉;高雅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23L11/3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董琳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地 豆渣 发酵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白地霉CGMCC No.21454,并提供了该白地霉在制备发酵制品方面的用途和一种应用该白地霉制作豆渣发酵制品的方法。该白地霉在发酵过程中对原料中的脂肪的降解能力优异,是作为制备低脂发酵制品的优良菌种。以本公开的白地霉做为发酵菌种制备得到的发酵制品中脂肪的含量显著降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食品微生物发酵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白地霉、豆渣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大豆异黄酮等营养功能成分,是多种优质营养素的获取途径。豆渣是大豆加工豆制品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富含大豆的营养功能成分,但是,由于目前的豆渣加工工艺有限,大部分豆渣被当作废弃物丢弃,因豆渣的含水量极高,极易腐败变质,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虽然有少部分豆渣被干制后当作饲料利用,但是豆渣制作饲料采用的高温干制的过程既增加了能耗,又使其营养成分大量流失;目前仅有个别地区的极少部分豆渣被作为食品原料直接食用,因其口感粗糙,受众人群也较少。
微生物发酵是实现豆渣高附加值转化的有效途径,如豆渣是制备酱油的主要原料,也是发酵法制备高附加值生物饲料的主要成分。微生物发酵可以将豆渣中蛋白、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可以有效增加豆渣的营养品质和消化吸收利用率。微生物对豆渣的转化能力与其自身代谢能力相关,因此实现豆渣的高效利用,关键在微生物的选择。通过选用合适的菌种,经过发酵技术改善豆渣的营养功能成分,开发新型豆渣产品是一条有效的应用途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症、肥胖症日渐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常见病症。经研究表明,相当大比例的高血脂症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的病征与饮食密切相关。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的不断关注,低脂食品日益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如何在不损害大豆中的营养素的同时又能降解大豆及其副产品的油脂含量成为日渐关注的课题。
中国专利CN106190858A公开了一种无结合孢子根霉,应用该无结合孢子根霉发酵生产大豆天贝发酵周期短,且得到的大豆天贝具有发酵酱香味,没有氨臭味。但是该菌株对大豆中中脂肪的降解率不高。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高品质菌株,以生产低脂的大豆发酵产品。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低脂的豆渣发酵制品的菌株。
本公开的发明人分离了一株白地霉,发现其对大豆中脂肪的降解能力优异,由此得到了本公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白地霉,该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454。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的白地霉在制备发酵制品方面的用途。
可选地,所述发酵制品为豆渣发酵制品。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豆渣发酵制品的制作方法,该方法使用上述的白地霉作为发酵菌进行发酵。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白地霉在无菌水中配制成0.5-1g/mL的菌液,将所述菌液接种于灭菌的豆渣中进行发酵。
可选地,相对于1kg豆渣,所述菌液的接种量为5-10mL。
可选地,所述发酵的条件包括:发酵温度为26-32℃,发酵方式为液态发酵,发酵时间为48-96h。
可选地,所述发酵的条件包括: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96h。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豆渣发酵制品,该豆渣发酵制品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白地霉在发酵过程中对原料中的脂肪的降解能力优异,是作为制备低脂发酵制品的优良菌种。以本公开的白地霉做为发酵菌种制备得到的发酵制品中脂肪的含量显著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82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