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相位移动预加重的驱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7932.7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8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北举;唐伎伶;赵宇欣;毛旭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微光电子融合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50 | 分类号: | H04B10/50;H04B10/548 |
代理公司: | 苏州三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12 | 代理人: | 周仁青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位 移动 加重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相位移动预加重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输入信号产生差分信号,差分信号包括暗路信号和明路信号;相位移动预加重单元,用于调制差分信号,对暗路信号和明路信号分别进行相位移动预加重;共源驱动单元,共源驱动单元为推挽式共源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分别通过预加重后的明路信号和暗路信号进行驱动。本发明的相位移动预加重单元解决了传统预加重电路无法对开关型驱动电路预加重的问题;电路结构采用无源器件的全通型网络控制相位实现预加重电路设计,可实现发射机模块功率损耗最低化,实现更高效率的LED等光源驱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相位移动预加重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随着数据信息传输速率的不断增长,数据信号在传导过程中会因为高速信号的趋肤效应和传输线的介质损耗而产生很大的耗损。为了在接收端获取更好的信号,可以选择对受损的数据信号进行补偿。通常可采取预加重、去加重和后均衡三种信号补偿方式。信号传输线通常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这样数据信号在通过传输线时其高频分量就会有较大的衰减,信号低频分量衰减量相对很小,针对这一现象预加重技术的补偿方式就是在数据信号进入到传输线之前把信号的高频分量加强,再通过信号传输线后就避免了数据信号高频分量的过度衰减。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预加重电路是由采用带有源极负反馈的共源放大电路构成的一种结构,这种预加重电路结构是通过调整放大电路的补偿频率零极点,控制驱动LED(发光二极管)等光源的频率响应曲线,对信号的高频分量进行补偿,低频分量信号维持稳定。常见的LED等光源共源预加重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LED等光源驱动电路采用电流串联驱动方式,通过两级带有源极负反馈的共源放大电路和源极跟随器相结合的电路结构实现预加重效果,两级共源放大电路构成了高增益输出,源极负反馈的电阻R2、R3和电容C1实现预加重电路功能,对LED等光源的高频信号做以补偿,让预加重电路的-3dB截止频率在LED等光源的-3dB带宽附近,源极跟随器提升预加重电路驱动能力,最终实现LED等光源高带宽的调制。
传统的预加重电路都是基于模拟信号的预加重方式,无法应用于开关驱动的高效率LED等光源推挽互补驱动电路。
因此,为解决传统预加重电路无法对推挽互补驱动预加重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相位移动预加重的驱动电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相位移动预加重的驱动电路,以解决传统预加重电路无法对推挽互补驱动预加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相位移动预加重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输入信号产生差分信号,差分信号包括暗路信号和明路信号;
相位移动预加重单元,用于调制差分信号,对暗路信号和明路信号分别进行相位移动预加重;
共源驱动单元,共源驱动单元为推挽式共源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分别通过预加重后的明路信号和暗路信号进行驱动。
一实施例中,所述暗路信号包括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明路信号包括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所述相位移动预加重单元包括:
明路信号预加重单元,用于调制明路信号,以使明路信号中的高频分量相位超前,低频分量相位保持不变;
暗路信号预加重单元,用于调制暗路信号,以使暗路信号中的高频分量相位滞后,低频分量相位保持不变。
一实施例中,预加重后的明路信号和暗路信号的信号功率相同。
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巴伦变压器、第二巴伦变压器及若干电容,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微光电子融合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微光电子融合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79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