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皮线光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7634.8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4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罗俊超;杨向荣;祁林;刘宏超;黄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光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皮线光缆,包括有矩形截面的护套,在护套内中部包覆有光纤单元,在护套内两侧对应光纤单元安设有加强件,在护套外上下面中部对应光纤单元设置由外向内收缩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套包括有内护套和外护套,所述的外护套采用耐磨树脂,其表面硬度为1H~4H,弯曲模量≥2000Mpa,所述的内护套采用弹性体树脂,其弯曲模量为200~800Mpa,所述的外护套厚度为护套总厚度的10%~40%。本发明护套内柔外刚,可提高光缆护套层的耐摩擦性、耐异物或者尖锐物的耐刺穿性,有效提高光缆在安装、铺设过程中,护套对光纤单元的保护;并且护套的强度高,在光缆安装、铺设过程中能避免护套皮层脱落和光纤损伤,避免“断纤”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皮线光缆,属于通信光纤光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接入已成为光通信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FTTH(光纤到户)已是光纤接入网发展的有效模式,它不仅适应光通信领域的技术发展要求,也符合终端用户对光网络信号的高速、大容量的传输需求。在FTTH接入工程中,易弯曲、较高强度的皮线光缆,已被广泛应用于接入网络中。目前一般的接入网常采用蝶形引入光缆,即皮线光缆。普通皮线光缆为标准8字型(蝶形)结构,矩形截面的护套内设有两个平行加强芯,中间为光纤。现有的皮线光缆护套为单层结构,一般采用阻燃PVC、阻燃LSZH,其树脂的耐摩性、耐穿刺性较差,在皮线光缆的实际安装、铺设过程中,在光缆放线、拖拽的过程中,护套皮层易被损伤、甚至剥落,造成光缆中的光纤单元受到挤压、扭曲、弯折等应力作用,从而导致光纤信号传输能力下降,甚至光纤的损伤和断裂。同时,由于光缆中加强件采用的是模量较高的GRP、FRP、钢丝等,其光缆较“硬”,当光缆受到外界机械应力冲击时,冲击能量不能被护套皮层有效吸收,从而传导至光纤单元,造成光缆内部光纤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皮线光缆,它内柔外刚,能提高皮线光缆的耐摩性、耐穿刺性和抗冲击性能,避免光缆铺设过程中护套脱落和光纤损伤。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矩形截面的护套,在护套内中部包覆有光纤单元,在护套内两侧对应光纤单元安设有加强件,在护套外上下面中部对应光纤单元设置由外向内收缩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套包括有内护套和外护套,所述的外护套采用耐磨树脂,其表面硬度为1H~4H,弯曲模量≥2000Mpa,所述的内护套采用弹性体树脂,其弯曲模量为200~800Mpa,所述的外护套厚度2t为护套总厚度(上下厚度)的10%~40%。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耐磨树脂表面硬度为1H~3H,弯曲模量为2500~3000Mpa,所述的弹性体树脂弯曲模量为300~600Mpa,所述的外护套厚度为护套总厚度的10%~20%,内护套截面积占光缆截面积的30%~80%。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耐磨树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醛(POM)、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或含氟树脂;所述的弹性体树脂为TPEE、TPU、TPO、丁苯聚合物、SBS或乙丙共聚物;所述的耐磨树脂和弹性体树脂中添加适量的阻燃、抑烟助剂。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加强件设置在内护套的两侧,每侧设置1~2股,所述的加强件由增强纱或增强纤维构成,其模量≥90Gpa。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增强纱或增强纤维为芳纶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PE)、或聚对苯撑苯并二恶 唑纤维(PBO)。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阻燃、抑烟助剂为金属类的ATH、MTH、有机纳米土、机磷酸盐或磷氮化合物。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耐磨树脂和弹性体树脂中添加适量的功能助剂,所述的功能助剂为抗氧化剂和/或抗UV炭黑。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凹槽在护套的横向截面中呈V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76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