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线程并发数据加解密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7534.5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0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徐亚星;王帅;董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万协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G06F13/42;G06F1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富 |
地址: | 5104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线程 并发 数据 解密 处理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线程并发数据加解密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PWB模块、SPU模块和CM9模块通过多线程并行处理方法充分调度片内多核处理器,将待加解密数据包经过解析后快速添加到不同的任务队列中分别进行处理;此外,引入本地redis反数据库能够有效减少通过向视频监控安全管理平台获取数据包VKEK值的过程,提高处理速度,从而使得本发明能够满足服务器级应对前端上百路摄像头密文数据的实时解密,并基于PCIE高速高带宽数据传输总线,保证了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加解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线程并发数据加解密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安防监控领域发展迅速,尤其对于前端摄像头采集的明文视频实时性,清晰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安全越发重视,一些大型场所,机构逐渐需要接入几百甚至上千路的前端安全摄像头,并且将采集到的多路密文数据进行实时解密并回放,这对数据处理的速度要求很高。
然而网络化是视频监控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IP的网络视频监控也带来了新的技术威胁。为了安全,前端多路摄像头采集到视频数据经过加密后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端需要利用高性能密码卡来对多路密文视频数据进行解密,然后将视频明文传送到显示终端进行实时监控与回放等功能。
因此,找到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实现多线程视频数据的加解密过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共同向往与追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线程并发数据加解密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线程并发数据加解密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服务器平台收到前端摄像头传输待加解密数据包,并对接收到的所述待加解密数据包按照密文头域参数进行解析;
S2,所述服务器平台根据解析得到的密文数据头域参数对所述待加解密数据包进行分类,按照分类类型将各数据包添加到不同的任务队列中,包括对称算法队列和非对称算法队列中;
S3,分别对不同的任务队列中的待加解密数据包进行处理,其中,存入非对称算法队列中后的待加解密数据包通过调用PWB模块进行单线程处理;存入对称算法队列中的待加解密数据包通过调用SPU模块进行多线程并发处理;
S4,所述服务器平台获取得到所有专用任务队列中经过加密或解密之后的音视频数据包。
优选的,步骤S2具体包括:
如果当前待加解密数据包为密文音视频数据,将该数据包添加到对称算法队列SM4_OFB_QUEUE中;
如果当前待加解密数据包为杂凑数据,则将该数据包添加到摘要算法队列SM3_QUEUE队列;
如果当前待加解密数据包为密钥协商数据,包括密文VEK和/或VKEK版本信息数据,则将该数据包添加到SM1_ECB_QUEUE队列;
如果当前待加解密数据包为签名验签数据,则将个数据包添加到非对称算法队列SM2_QUEUE队列;
优选的,步骤S2中将各数据包添加到任务队列中的具体方法是:
S21,新建线程A固定到一个CPU核中,用于监控所有任务队列的负载和I/O占用情况,并根据上述信息判断新解析后的待加解密数据包添加到哪个任务队列中;
S22,当线程A监测到某一队列结点数达到极限值,那么先解析还未处理的数据包中的其他类型数据,放入对应队列中;若所有任务队列结点均未达到极限值,则依次解析数据包放入对应任务队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万协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万协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75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