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用中间电极板的双池电导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7044.5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3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宋成君;刘志远;刘玺;咸婉婷;傅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06 | 分类号: | G01N27/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杨晓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用 中间 极板 电导率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共用中间电极板的双池电导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海洋测量仪器领域,尤其涉及海水电导率传感器。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电极式电导率传感器进行大小量程切换时,需要更换电导池探头,还会使得传感器信号输出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电导率传感器芯体中位于中间的电极板两侧均设有电极组、且两侧的电极组镜像对称设置,位于两侧的电极板单侧设有电极组,位于两侧的电极板上的电极组与位于中间的电极板上的电极组相互正对,电极组包括电流电极和电压电极。两个电导池的四个电极板减少到三个电极板,中间电极板是两个电导池共用,使得传感器整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测量仪器领域,尤其涉及海水电导率传感器。
背景技术
海水盐度参数不仅可用于海水的流动、循环、以及气候变化过程的监测,还在研究气候问题以及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海水盐度测量通过海水电导率测量来实现,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测量海水盐度,具有精确度高、速度快以及便于现场测量的优点,测量海水电导率已成为海水盐度测量的重要手段。因此,现场测量海水电导率的传感器成为重要的海洋测量仪器。
现场测量海水电导率的传感器主要分为感应式和电极式,分别具有相应的使用范围和特点。电极式电导率传感器中,电导池为重要的测量元件,多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结构形式。现有的电极式电导率传感器电导池结构一般分为流通管路式和对称电极式两种。流通管路式的电极分布在密闭的导流管中所以电导池常数不能改变,并且电导池尺寸较大不易加工;对称电极式的电导池由多组对称极板组成,每个极板上可以布置多组电极,电导池常数与极板间距离正相关,距离一旦确定电导池常数不能改变。
如图1所示,四电极式电导率传感器呈板状。电导率传感器的电导池由两组圆环电极组成,两组电极在电极板上平行对称排布,圆环电极由铂膜电极构成,每个电极对应的电极板内埋设铂金丝引线,引线从电极板上的引出端引出。
上述传统电极式电导率传感器的电导池只有一个,当进行大量程快响应测量与小量程高精度测量的切换时,需要更换不同电极常数的电导池探头,对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更换上的不便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电极式电导率传感器进行大小量程切换时,需要更换电导池探头,还会使得传感器信号输出稳定性差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共用中间电极板的双池电导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共用中间电极板的双池电导率传感器,包括电导率传感器芯体和壳体,电导率传感器芯体嵌入在壳体中,
电导率传感器芯体包括相互平行且层叠设置的三个电极板,位于中间的电极板两侧均设有电极组、且两侧的电极组镜像对称设置,位于两侧的电极板单侧设有电极组,位于两侧的电极板上的电极组与位于中间的电极板上的电极组相互正对,电极组包括电流电极和电压电极。
进一步的,上述位于中间的电极板与位于外侧的两个电极板之间的距离比值为2至4。
进一步的,上述电流电极为环形,电压电极为圆形,电压电极位于电流电极环内、且二者同心。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共用中间电极板的双池电导率传感器还包括信号转换电路,信号转换电路位于壳体内部,信号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电流电极和电压电极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信号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外部信号采集装置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的,上述位于中间的电极板两侧均设有引出端,位于两侧的电极板单侧设有引出端。
进一步的,上述电导率传感器芯体通过密封胶圈与壳体密封连接,电导率传感器芯体与壳体还灌注有弹性密封脂。
进一步的,上述电极板为陶瓷流延片。
进一步的,上述电流电极和电压电极均为铂膜电极。
一种共用中间电极板的双池电导率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70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