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壁式反馈射流振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6484.9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9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吾特库尔·努尔买买提;刘学武;李丁健;闫朋泽;邹久朋;胡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17/04 | 分类号: | B05B17/0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隋秀文;温福雪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壁式 反馈 射流 振荡器 | ||
1.脱壁式反馈射流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壁式反馈射流振荡器包括振荡器机体(13)和机体上盖(14),振荡器机体(13)上开有腔体,腔体沿振荡器机体(13)的中轴线左右对称,机体上盖(14)盖在振荡器机体(13)上,形成封闭腔体;机体上盖(14)上设有多个通孔,用于进气管(1)、左反馈管(12)和右反馈管(11)的穿过;
振荡器机体(13)的腔体包括入口段、振荡腔(7)和出口段,入口段通过进气管(1)将高压气体导入振荡器机体(13)中;入口段与振荡腔(7)相交接的位置沿中轴线放置一个曲壁类圆柱体射流附壁结构;所述的曲壁类圆柱体射流附壁结构一体成型,包括三部分,中间为方体结构,两侧为半圆柱体,曲壁类圆柱体射流附壁结构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振荡器机体(13)和机体上盖(14)的表面固定连接且密封,曲壁类圆柱体射流附壁结构的两个半圆柱体分别位于入口段内和振荡腔(7)内;曲壁类圆柱体射流附壁结构的左右两侧为直线边,直线边与振荡器机体(13)的腔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空隙,分别作为左侧喷头(2)和右侧喷头(3);曲壁类圆柱体射流附壁结构中位于振荡腔(7)内的半圆柱体上对称开有两个通孔,且通孔侧面开有缝隙直至半圆柱体边缘,使通孔侧面与振荡腔(7)连通,两个通孔分别称为左侧脱壁口(4)和右侧脱壁口(5);且两个侧面缝隙与中轴线的夹角为45°;
振荡腔(7)尾端沿振荡器机体(13)的腔体的中轴线对称布置多个前端为锐角的分流劈,相邻两个分流劈之间的空隙作为出气口(8),其中,中间的两个出气口的尾端分别安装左接收管(9)和右接收管(10),左接收管(9)和右接收管(10)分别通过左反馈管(12)和右反馈管(11)连接至右侧脱壁口(5)和左侧脱壁口(4)的顶端;
高压气体从进气管(1)进入入口段,然后从大小一致的左侧喷头(2)和右侧喷头(3)射出形成主射流,主射流附壁于曲壁类圆柱体射流附壁结构中位于振荡腔(7)内的半圆柱体的圆形曲壁(6)上,在半圆柱体下方中心位置进行碰撞汇合进入振荡腔(7);当流体汇合而下时,流体在振荡腔(7)内会有流体卷吸效应,不均匀进入在曲壁类圆柱体射流附壁结构下方中心位置的对称的左接收管(9)和右接收管(10)中,再通过左反馈管(12)和右反馈管(11)将流体引回到射流上游的右侧脱壁口(5)和左侧脱壁口(4)形成脱壁流,反馈管内的流体称为脱壁流;由于进入反馈管的流体不均匀,故到脱壁口流量增大,使脱壁口流量大的一侧的附壁主射流提前脱壁,从而破坏主射流的稳定附壁状态,使两侧绕壁射流的碰撞点向脱壁侧转移,并使碰撞主射流切换到脱壁一侧,使流体进入脱壁侧的出气口(8),在左右两侧的第一个出气口(8)依次通过接收管和反馈管连接在另一侧的脱壁口,射流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产生周期性的振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壁式反馈射流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器机体(13)和机体上盖(14),采用两层层叠加粘合密封螺栓固定结构,材质为亚克力板或金属,通过激光切割加工,使出气口(8)矩形截面位置缓慢过渡到圆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壁式反馈射流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壁类圆柱体射流附壁结构中的半圆柱体的直径与左侧喷头(2)和右侧喷头(3)的宽度比为5:1~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壁式反馈射流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反馈管(11)和左反馈管(12)的长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但两者长度需相同,两端通过管接头分别与接收管和脱壁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壁式反馈射流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反馈管(11)和左反馈管(12)的长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但两者长度需相同,两端通过管接头分别与接收管和脱壁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64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