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废生产建筑陶粒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6219.0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兴;吴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佐世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18/02 | 分类号: | C04B18/02;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建筑 陶粒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固废生产建筑陶粒处理系统,本发明发明将飞灰、市政污泥、矿尾渣等废弃渣土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协同处理,使其成为建筑轻骨料,不仅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而且将各种危废污泥资源化利用,达到循环经济及环保功能;将煅烧装置煅烧时产生的热量及尾气余热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具有高温的气流对湿物料输送层中经滤筛分完成后的物料进行初步烘干,煅烧完成后物料的余温通过烘干层中传递至物料输送层中对湿物料进行进一步的烘干,节约了能源的使用;尾气排放设置有净化装置,经净化产生的尾气,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防止污染环境;设置有湿物料变形装置,使得料形状变为片状,提高了物料的塑性,加强热传导效应,使得后续烘干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废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处理领域,特别涉及固废生产建筑陶粒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每年产生的危废总量在六千万至一亿吨,不但填埋场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隐患,对国土资源和人民生命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和国家通过环保法对环保工作越来越严的要求,对危废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利用,彻底解决危废污泥二次污染和零排放的难题,势在必行。
现有处理危废飞灰及市政污泥的手段主要为物理方法及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包括土地填埋、焚烧法、固化法,土地填埋是一种改进的卫生填埋方法,也称为安全化学土地填埋,主要用来处置危险废物,缺点是填埋场必须远离居民区,回复的填埋场将因沉降而需要不断维修,填埋在在地下的危险废物,通过分解可能会产生易燃、易爆或毒性气体及影响地下水废,需加以控制和处理,而且占用和浪费土地资源;焚烧法是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过程,缺点一是焚烧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和未完全燃烧的碴,存在二次污染,二是投资和运营成本高;固化法是将水泥、塑料、水玻璃、沥青等凝结剂同危废污泥加以混合固化,使得危废污泥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封闭在固化体不被侵出,缺点是存在二次污染风险,占有和浪费土地,成本较高。化学法利用危废污泥的化学性质,通过酸碱中和、氧化还原以及沉淀等方式,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最终产物,缺点在于只是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没有将危废污泥资源化利用,还存在二次占地和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可将危废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固废生产建筑陶粒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解决方案为固废生产建筑陶粒处理系统,依流水线依次设置有用于过滤筛分物料的过滤筛分装置、用于输送过滤筛分完成后物料的物料输送装置、用于烘干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输送物料的烘干装置、用于将烘干后的物料上料的上料装置、用于将上料后的物料混合搅拌的混合搅拌装置、用于将混合搅拌后的物料进行造粒成球的造粒装置、用于对造粒完成后的物料进行修型的物料修型去屑装置、用于所述修型完成后物料的修型输送装置、用于煅烧所述修型输送装置输送的物料的煅烧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窑,所述烘干窑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用于输送过滤筛分完成后物料的物料输送层、用于对所述物料输送层中物料进行烘干的烘干层,所述煅烧装置与所述烘干装置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煅烧装置输入端与所述烘干装置输出端的废气输送管道,所述废气输送管道将所述煅烧装置内产生的具有高温的废气输入至所述物料输送层中,通过具有高温的废气对所述物料输送层中滤筛分完成后的物料进行初步烘干,所述煅烧装置与所述烘干装置之间设置有物料输送通道,所述物料输送通道连接所述煅烧装置输出端与所述烘干装置输入端,所述物料输送通道与所述烘干层相连通,所述物料输送通道将所述煅烧装置内煅烧完成后的物料输入至所述烘干层中,通过所述烘干层中煅烧完成后物料的余温传递至所述物料输送层中对所述物料输送层中过滤筛分完成后的物料进行进一步的烘干。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物料输送装置与所述烘干窑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用于改变物料形状的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架、设置于所述下料架上用于接收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输送物料的进料斗、设置于所述下料架上位于所述进料斗下侧与所述物料输送层相连通的下料斗、设置于所述下料架上位于所述进料斗与所述下料斗之间用于改变物料形状的变形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佐世智能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佐世智能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62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