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缺陷检测的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5309.8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凯;罗川淦;童光红;谭久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徐苏明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显示 面板 缺陷 检测 自动 对焦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缺陷检测的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显示面板缺陷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显示面板缺陷检测的自动对焦方法,包括:在预定位区域通过相机实时采集显示面板的图像;根据设定条件调整所述相机的位置,以使所述相机采集多张所述图像;通过评价算法确定多张所述图像中清晰度评价分数最高的图像;通过所述清晰度评价分数最高的图像确定对应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数值;将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数值作为对焦参考值实时调整所述相机的位置。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评价算法对图像清晰度进行评价,减少人工对焦方式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使光学成像系统始终位于合焦位置,确保光学成像系统能高质量清晰地采集到图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缺陷检测的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是生产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重要原材料,在其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零部件不可避免会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缺陷,包括电路板或是显示面板、滤光片上的各种缺陷。这些缺陷不仅影响产品的性能,给生产厂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危害到用户人身安全。
目前显示面板尺寸已经从第一代线的300mm×400mm发展到如今第十代线的2850mm×3050mm,随着显示面板尺寸越来越大,检测精度越来越高,对AOI(automaticallyoptical inspection,表面缺陷自动光学(视觉)检测)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高精度的要求,往往采用高放大倍率的光学成像系统,例如3.5倍、5倍等倍率,高放大倍率光学成像系统的镜头到相机的法兰距很长,这会造成景深很小,常见景深±10μm,小至±5μm。另外,除了很小的景深,显示面板在气浮平台上本身也会存在一定的翘曲,均会对成像清晰度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光学成像系统能高质量清晰地采集到图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缺陷检测的自动对焦方法,包括:在预定位区域通过相机实时采集显示面板的图像;根据设定条件调整所述相机的位置,以使所述相机采集多张所述图像;通过评价算法确定多张所述图像中清晰度评价分数最高的图像;通过所述清晰度评价分数最高的图像确定对应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数值;将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数值作为对焦参考值实时调整所述相机的位置。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显示面板缺陷检测的自动对焦方法,通过评价算法对图像清晰度进行评价,减少人工对焦方式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通过自动对焦技术使光学成像系统始终位于合焦位置,确保光学成像系统能高质量清晰地采集到图像。
可选地,所述在预定位区域通过相机实时采集显示面板的图像包括:对所述相机进行对焦预定位,以使所述相机移动至所述预定位区域实时采集所述图像。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显示面板缺陷检测的自动对焦方法,通过对相机进行对焦预定位,以使相机移动至预定位区域实时采集图像,使得相机在最佳合焦位置的附近区域采集图像,进而能够通过自动对焦技术使光学成像系统始终位于合焦位置,确保光学成像系统能高质量清晰地采集到图像。
可选地,所述根据设定条件调整所述相机的位置,以使所述相机采集多张所述图像包括:根据设定条件驱动Z轴电机,以使所述相机在包含最佳合焦位置的行程内移动采集所述图像,并记录所述图像对应的Z轴位置值和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数值作为记录数据。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显示面板缺陷检测的自动对焦方法,根据设定条件驱动电机,使得电机带动相机在最佳合焦位置附近采集图像,进而能够通过自动对焦技术使光学成像系统始终位于合焦位置,确保光学成像系统能高质量清晰地采集到图像;同时后续确定清晰度评价分数最高的图像后,能够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清晰度评价分数最高的图像对应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53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