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4869.1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马亚维;郭桂红;王戬;陈洋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30;E02D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戴立亮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土 工程 强度 桩基 支护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桩体和顶帽。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了上滑动板、下滑动板、刺土杆和钢柱,在进行基坑支护的过程中,将顶帽底面盖在顶钢圈顶面,此时让位槽顶面与钢柱顶面抵接,采用静压桩机向下压顶帽,顶帽推动桩体进入到土层中,打入到设定深度后,调转顶帽方向,使让位槽顶面与钢柱顶面抵接,继续使用静压桩机向下压顶帽,顶帽推动钢柱向下移动,从而推动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向下移动,进而推动刺土杆斜向下移动刺入到土壤中,像植物生根一样延伸至土壤中,增加了桩体底部与土壤的抗拉拔力,提高了桩体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安装强度,使本装置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工程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当基坑边缘靠近建筑施工红线区域,无法放坡时,通常会采用管桩支护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传统的管桩为PHC管桩,桩身底部也较为光滑,打入泥土中与泥土的握裹力较小,抗拉拔能力较弱,导致在发生塌方时PHC管桩容易被整根拔出,同时,多数PHC管桩内部为中空结构,抗压能力强,但是抗剪能力较弱,当侧方土压力较大时,有可能出现断裂,另一方面,由于PHC管桩为了方便施工,桩身较为光滑,不方便将各个PHC管桩连成整体,使管桩支护整体性变得较差,土工布或者防护网也不方便安装,不利于现场施工维护,需要改进。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结构,具备抗拉拔能力强、结构稳定可靠、整体性强、便于施工场地围护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抗拉拔能力强、结构稳定可靠、整体性强、便于施工场地围护的优点,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桩体和顶帽,所述桩体内部插接有钢柱,且桩体底部外壁预埋有斜套筒,并且斜套筒内部插接有刺土杆,所述桩体内部绑扎有主筋和螺旋箍筋,且桩体底面固定连接有尖端桩头,并且尖端桩头顶面与主筋焊接,所述桩体内部滑动连接有上滑动板,且上滑动板底面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有下滑动板,并且下滑动板外壁与桩体内壁滑动抵接,所述刺土杆顶面分别与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底面滑动抵接,所述桩体顶面设置有顶钢圈,且顶钢圈底面与主筋焊接,所述顶帽底面开设有让位槽,且顶帽直径等于顶钢圈直径,并且让位槽内径等于顶钢圈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钢柱外壁焊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沿钢柱顶面中心位置等角度分布,并且支撑板外边缘与桩体内壁滑动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桩体正立面预埋有螺纹套筒,且螺纹套筒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连接头,并且第一螺纹连接头另一端通过六角柱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连接头,所述桩体之间配合使用有外连杆和内连杆,且内连杆插接到外连杆中,并且外连杆和内连杆外端均通过第二铰接座铰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座铰接有第二支杆,且第二支杆另一端通过旋转连接座转动连接有六角螺帽,并且六角螺帽与第二螺纹连接头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刺土杆为钢材质,且刺土杆表面经过拉毛处理,并且刺土杆等角度均匀分布有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尖端桩头采用不锈钢材质,且尖端桩头为圆锥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4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差监测机构及应用其的压差检测装置
- 下一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