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4456.3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邓珂;刘海隆;王成;杨昌顺;王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中源正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8 | 代理人: | 王明亮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建筑 沉降 加固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将沉降检测装置的安装底板放置在沉降处,通过水平仪观察倾斜角度,转动转动圈带动转动杆转动,本发明涉及建筑沉降加固技术领域。该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将沉降检测装置的安装底板放置在沉降处,通过水平仪观察倾斜角度,对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进行供电,使其发射出红外线,红外线被水平杆挡住,当继续发生沉降时,安装底板整体倾斜,带动水平杆向下倾斜,此时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发出的红外线没有水平杆阻挡,直接照射到红外线感应器接收端,红外线感应器接收端控制警示音响发出报警,然后操作人员对沉降度进行观测,可以快速对沉降进行观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沉降加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桩基础常作为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实体,其设计选用范围广、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和不同规模的建(构)筑物,在高层建筑等的基础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桩基础的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质量也不能完全保证,尤其对于长桩、大直径桩,其施工难度更大,更易发生质量事故。近年来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引起建(构)筑物桩基承载力不足、地基基础过量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事故屡有发生,导致建筑结构上部损坏、整体倾斜、影响正常使用,甚至丧失使用功能,造成了很多不应有的损失。由于高层建筑体量大、牵涉范围广,建筑倾斜等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也是很明显的,应需在建筑倾斜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加固纠倾措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现有的高层建筑沉降加固在进行加固时,对于沉降的检测无法及时更新,在进行加固工作时,不能及时获取最近的沉降角度,时刻通过人工监督难免会出现误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解决了对于沉降的检测无法及时更新,在进行加固工作时,不能及时获取最近的沉降角度,时刻通过人工监督难免会出现误差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沉降检测装置的安装底板放置在沉降处,通过水平仪观察倾斜角度,转动转动圈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升降架在支撑架内向上滑动,带动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向上运动,对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进行供电,使其发射出红外线,红外线被水平杆挡住,然后对屋顶水箱及二次供水中转水箱进行防水,疏散人员,将外伸底板表面的填土全部挖除,拆除沉降部位的大悬挑钢雨篷和部分填充墙,并且当继续发生沉降时,安装底板整体倾斜,带动水平杆向下倾斜,此时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发出的红外线没有水平杆阻挡,直接照射到红外线感应器接收端,红外线感应器接收端控制警示音响发出报警,然后操作人员对沉降度进行观测,观测完成后,转动转动圈带动转动杆向下运动,带动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向下运动,红外线继续被水平杆遮挡住;
步骤二、在沉降对角安装挤压装置,将安全桩依次插接进建筑物底座并插接进地面的下方,将安全桩安装到位后,对第一基座进行安装,然后将第二基座安装在第一基座的顶部,将插接杆插接在第二基座的顶部,将其插接在建筑物底座下方并插进建筑物底座的内腔,在建筑物底座的内腔开挖限位槽,在限位槽内插接杆的表面浇筑混凝土限位块,将限位槽堵死,然后在插接杆位于建筑物底座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固定块,将插接杆建筑死,然后将千斤顶放置在建筑物底座的上方,通过插地螺栓将千斤顶锁死,然后启动千斤顶,千斤顶向上挤压第一基座,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给与千斤顶一个反向的力,千斤顶向下挤压建筑物底座,将其下压,使其下沉到与沉降处齐平的倾角,千斤顶向上挤压第二基座,将力传递到插接杆内,通过限位块和混凝土固定块将插接杆固定在建筑物底座内部,通过插接杆将第二基座固定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44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行走式交通警戒装置
- 下一篇:双组份伺服计量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