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失模铸造工作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4082.5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2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智;赵善平;吕锡震;施小福;许建军;高雪平;江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龙宁机床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9/22;B22C21/02;B22C2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秀娟 |
地址: | 2113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失 铸造 工作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失模铸造工作台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在下模组的型腔中放置横向钢筋及纵向钢筋,使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连接为钢筋网,在注砂成型过程中钢筋网与砂型结合为一体,保障了砂箱翻箱时砂型的稳定;从而实现了无燃烧消失模铸造工作台的可实现性。通过本发明的方法铸造的工作台,由于没有消失模的燃烧,杜绝了因消失模燃烧产生的成品气孔缺陷、皱皮缺陷、夹杂夹渣缺陷,成品率极高,且由于流道内没有消失模堵塞,铁水浇铸时间更短,成品质量均一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失模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失模铸造工作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现有的消失模铸造的生产原理是:按EPC工艺先制成泡塑模型,涂挂特制涂料,干燥后置于特制砂箱中,填入干砂,三维振动紧实,抽真空状态下浇铸,模型气化消失,金属置换模型,复制出与泡塑模一样的铸件,冷凝后释放真空,从松散的砂中取出铸件,进行下一个循环。
现有消失模铸造存在以下问题:消失模铸造浇注过程是钢液充型,同时泡塑模具汽化消失的过程,消失模裂解时的发气过程,气体进入铸件而产生气孔,形成气孔缺陷;消失模遇高温金属热解形成大量的碳来不及排出型腔外而保存在磨球上,形成皱皮缺陷;消失模裂解后形成的夹渣来不及上浮、清除,形成夹杂和夹渣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失模铸造工作台的方法,通过使用多砂箱分步造型的方法将浇铸型腔分解到上、中、下模箱中,分解各模箱后将浇铸型腔中的消失模挖出,合模后形成空的浇铸型腔,在该浇铸型腔中浇铸铁水,冷却后成型;由于没有消失模的燃烧,杜绝了因消失模燃烧产生的成品气孔缺陷、皱皮缺陷、夹杂夹渣缺陷,成品率极高,且由于流道内没有消失模堵塞,铁水浇铸时间更短,成品质量均一性更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失模铸造工作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工作台消失模;所述工作台消失模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顶板、底板、若干横向筋板、若干纵向筋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矩形框架,横向筋板与纵向筋板十字交叉设于矩形框架中,相邻两横向筋板及纵向筋板与顶板及底板围合成若干纵横排列的第一型腔;矩形框架的长度为3~6m,宽度为3~4m,厚度为150~300mm;
2)、将制作完成的消失模沿其厚度方向横向剖分上模组和下模组两部分;
3、取第一模箱放置在一个水平支撑面上,将下模组底朝下置于第一模箱中,使下模组底面贴合水平支撑面;
4)、在下模组的型腔中放置若干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使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连接为钢筋网;将上模组置于第一模箱中,使上模组与下模组合拢,向第一模箱内打砂成型;
5)、在第一模箱的砂型上表面涂刷分型剂,取第二模箱叠置在第一模箱上,向第二模箱内打砂成型;
6)、翻转第一、第二模箱,在第一模箱的砂型下表面涂刷分型剂,取第三模箱叠置在第一模箱上,向第三模箱内打砂成型;
7)、分解各模箱,通过第一模箱的顶部和底部挖出消失模;在消失模占有的空腔内涂刷涂料;在第二模箱上开设浇道;
8)、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合拢第二模箱、第一模箱、第三模箱,从浇道浇铸铁水并冷却;
9)、出砂得工作台。
在步骤4)中,将下模组分为虚拟的若干单元,在每一单元内相连通的型腔中放置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使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连接为钢筋网,在每一单元上设置至少三个定位锁合组件,依次向各单元内打砂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龙宁机床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龙宁机床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40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