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燃气炉与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720.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4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岩华;赵春波;王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石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34 | 分类号: | F27B9/34;F27B9/36;F27B9/40;F27B9/26;H01M4/1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电池 正极 材料 燃气炉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正极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燃气炉与生产方法,包括外壳和转动机构,外壳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燃气发火器,燃气发火器的输出端焊接有吹风管,外壳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燃气发火器之间形成电性连接,外壳的两侧均插接有测温热电偶,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侧板机构,侧板机构的底部转动连接侧墙支撑轴,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耐火材料层,耐火材料层的内部设置有燃烧腔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设备综合能效高于传统电加热设备,设备升降温时间短,速度快,生产启停灵活,便于对设备内部进行清理,避免了设备能效下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正极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燃气炉与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被大量应用于通讯、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正极材料的成本约占锂离子电池成本的20%-50%,并且正极材料的性能也大幅度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
现行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工艺,多以高温固相法生产;所采用的生产装备也多以加热的辊道炉、推板炉为主。然而我国的电力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需要大量热能的装置以电加热的方式进行,其综合能效较低。采用燃气加热,在辊道炉、推板炉中应用,也存在无法从上部和下部加热的根本性问题。所以无法采用燃气加热。
中国专利号CN109786689A提供一种具有膜核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加工及掺杂型锂电池正极材料,通过原子层沉积法在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本体表面,包覆一层或者多层用于掺杂的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薄膜,形成具有膜核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具有膜核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可通过煅烧形成掺杂型前驱体,然后混锂再烧结形成掺杂型正极材料。或者,具有膜核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直接与锂源混合,然后烧结形成掺杂型正极材料。本发明相比现有的正极材料掺杂方法,本发明形成的掺杂的组分及含量控制更加精准,掺杂更均匀,且不影响前驱体和正极材料的形貌及结构。
现有技术在采用左右加热的隧道炉方式时,由于燃气温度控制较难,控温精度较差,波动范围在20-30度,难以达到材料烧结要求。同时,长时间采用燃气燃烧后,对于炉壁内部产生燃烧产物难以清理,时间一长,便使热传导率降低,设备能效降低。因此无法大规模采用,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燃气炉与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燃气炉与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长时间采用燃气燃烧后,对于炉壁内部产生燃烧产物难以清理,时间一长,便使热传导率降低,设备能效降低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燃气炉,包括外壳和转动机构,所述外壳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燃气发火器,所述燃气发火器的输出端焊接有吹风管,所述外壳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燃气发火器之间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外壳的两侧均插接有测温热电偶,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侧板机构,所述侧板机构的底部转动连接侧墙支撑轴,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耐火材料层,所述耐火材料层的内部设置有燃烧腔室,所述燃烧腔室的内部设置有高温不锈钢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承载台车,所述承载台车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顶部放置有若干匣钵,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外侧固定轴,所述外侧固定轴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座一,所述连接座一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压力伸缩拉杆。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车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焊接有滑动座。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导轨,所述滑动座的底部滑动连接在导轨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烟道,所述烟道的底端与燃烧腔室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车的两侧设置有滑动板,所述高温不锈钢壳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槽,且滑动板滑动在滑动槽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石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石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7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