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进气道鼓包调节的SMA弯曲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3537.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勇;李云鹏;陈铁刚;孙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G7/06 | 分类号: | F03G7/06;F02C7/0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进气道 鼓包 调节 sma 弯曲 驱动器 | ||
1.一种用于进气道鼓包调节的SMA弯曲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钢板(1)、前固定板(2)、后固定板(3)、SMA丝(4)、绝缘导轨(5)、绝缘环(6)、绝缘块(7)、前铰链(11)、滑块(12)、轨道(13)、后铰链(14);
所述弹性钢板(1)两端分别与前固定板(2)、后固定板(3)连接,弹性钢板(1)内侧面上固定有多个绝缘导轨(5);
所述前固定板(2)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绝缘块(7),中间设有绝缘环(6);前固定板(2)通过前铰链(11)与进气道壁连接;
所述后固定板(3)上设有多个绝缘环(6);后固定板(3)通过后铰链(14)与滑块(12)连接,滑块(12)能沿固定在进气道壁上的轨道(13)移动;
所述绝缘导轨(5)上设有3个不同高度的横向通孔,不同的孔能提供不同的偏心距;
所述SMA丝(4)以多组V形并列的方式悬空布置在弹性钢板(1)的内侧面,其转折处绕在绝缘环(6)上,直线部分穿过绝缘导轨(5)上的横向通孔从而与弹性钢板(1)保持恒定间距,SMA丝(4)的两端固定在绝缘块(7)上;
需要进行鼓包调节时,对SMA丝(4)通电使其受热收缩产生驱动力,由于驱动力的作用方向相对于前固定板(2)、后固定板(3)是偏心的,因此该驱动力能驱动前固定板(2)、后固定板(3)分别绕前铰链(11)、后铰链(14)旋转,滑块(12)在轨道(13)中滑动,使后固定板(3)向前固定板(2)一侧移动,进而使弹性钢板(1)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实现进气道鼓包的调节;
当SMA丝(4)断电冷却后,弹性钢板(1)驱动SMA丝(4)恢复至预拉伸的状态,实现驱动器形状的自行回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弯曲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MA丝(4)以多组V形并列的方式布置,并借助绝缘导轨(5)上的横向通孔保持与弹性钢板(1)之间的间距恒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弯曲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钢板(1)上沿着SMA丝(4)的布置路径开有多组V形排列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进气道鼓包调节的SMA弯曲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板(2)、后固定板(3)上均设有圆柱型凸台,用于绝缘环(6)的限位;圆柱型凸台的数量以及位置,根据SMA丝(4)的V形布置情况来进行对应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弯曲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板(2)上设有凹槽状凸台,用于绝缘块(7)的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弯曲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弹性钢板(1)与前固定板(2)、弹性钢板(1)与后固定板(3)、前固定板(2)与前铰链(11)、后固定板(3)和后铰链(14)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弯曲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轨(5)为伞状结构,伞帽部分与弹性钢板(1)配合,伞柄从弹性钢板(1)上的通孔穿出,伞柄上不同高度上设有3个横向通孔。
8.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弯曲驱动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驱动器弹性钢板(1)的弯曲状态的侧视图近似为一段圆弧,从而得到其简化数学模型为:
α:SMA丝(4)的V形布置转角的二分之一;
εL:弹性钢板(1)处于平直状态时SMA丝(4)的应变;
εH:弹性钢板(1)处于设计弯曲状态时SMA丝(4)的应变;
t:SMA丝(4)与弹性钢板(1)之间的间距;
h:驱动器达到设计弯曲状态时弹性钢板(1)的最大挠度,即设计鼓包高度;
θ:所述弹性钢板(1)在设计弯曲状态下对应圆弧角的二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5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