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沟防火封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3031.0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2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庆;黄勇;李金忠;过羿;周亦夫;王刘芳;李伟;孙韬;黄玉彪;刘炳海;冯卫标;汪书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合肥巨澜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A62C31/02;A62C3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花锦涛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沟 防火 封堵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缆沟防火封堵系统,包括压缩空气泡沫产生装置,其包括压缩空气罐、泡沫液罐、水罐、混合器;泡沫液罐上设置进气口、泡沫出口;水罐上设置泡沫液进口、混合液出口;混合器上设置混合液进口、进气口、出液口;压缩空气罐出口处设置三通,三通第一端连接至泡沫液罐的进气口,泡沫液罐泡沫出口连接至泡沫液进口,混合液出口连接至混合液进口;三通第二端连接至混合器的进气口;还包括主输送管,出液口通向主输送管,主输送管上连接有若干个分区输送管;电缆沟的防火墙两侧均设置有喷头,分区输送管通向喷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系统封堵效率高、体积小、泡沫输出量大,施工和维护保养简单,使用安全,便于大量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灭火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沟防火封堵系统。
背景技术
特高压换流站是特高压直流工程实现交、直流相互转换的核心,其正常运行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特高压换流站的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人员、设备安全与电网稳定运行。换流站存在换流变等大量充油电气设备,存在较大的火灾危险性。在典型的换流变火灾中,高温热油火扑救较为困难,燃烧的热油快速进入邻近区域的电缆沟,且由于电缆沟内布置有各种型号电缆,火势通过电缆沟进一步蔓延,容易造成火势失控,进而造成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变电站电缆沟内各类型电缆的绝缘材料和保护层大都采用聚乙烯、交联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天然橡胶等材料,这些材料的氧指数都在19或以下,一般在300℃~400℃即能引燃。并且燃烧时发热量比同等重量的煤炭还要大,所以,采用这些材料制作的电缆一旦着火就将不能自熄而延燃。对单根聚氯乙烯电缆所作燃烧试验显示不出延燃性,但在多根电缆群体敷设的大规模情况下,一旦电缆着火,由于电缆相互供给燃烧质,造成大范围的高温,致使电缆形成延燃不会自熄。燃烧的变压器油的蔓延和电缆自身的延燃相互作用,加速火势沿电缆沟铺设方向快速移动。
基于隔断以上火势蔓延和对电缆进行防火隔断、阻燃,一般在电缆与建筑物的出口处,电缆沟交叉处,电缆沟直线每间隔30-60米处,都必须设置一座防火墙,并对电缆沟空洞进行严格封堵。同时,电缆沟的封堵可防止小动物的贯穿,避免造成短路事故。然而,由于变压器油为燃烧的高温液体,一方面会破坏封堵材料的物理性质,使封堵失效;另一方面,只要防火墙有一点缝隙,燃烧的变压器油就会渗透过去,点燃后面的电缆。因此,该方法对封堵材料和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失效率也较高。
目前,针对电缆沟内局部火灾,最新的技术为配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该系统在综合管廊内已部分采用。例如公开号为CN10756979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一种电缆沟火灾防控装置,包括电缆沟、轨道和无线接收器,所述电缆沟侧壁内预先埋设有消防管道,所述消防管道内侧通过电磁阀连接有高压细水雾喷头,所述轨道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侧壁内侧上方,轨道内穿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外侧通过销轴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外侧通过螺丝安装固定有防爆外壳,所述防爆外壳内通过螺丝安装固定有温度烟雾一体探测器,所述无线接收器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轨道一侧,且无线接收器分别与驱动电机、温度烟雾一体探测器、电磁阀电连接。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采用水雾灭火,一方面水作为灭火剂灭变压器油火,灭火效率低,细小的水雾在大火漫灌的电缆沟内会快速蒸发;另一方面,即使加大水喷雾量,由于水与变压器油不相溶,水会快速沉入变压器油池底部,随着水的集聚,一旦将着火的变压器油挤出油池,就会瞬间酿成流淌火,造成地上蔓延,火灾危险性更大。如果采用传统泡沫灭火系统进行快速漫灌,由于传统泡沫灭火系统只是将水与泡沫液混合后就喷出来,在喷口位置以虹吸原理吸入空气来形成泡沫;其泡沫液形成泡沫的比例低,故发泡效果不明显,泡沫的析液时间较短,泡沫快速析出水,重新变成水和灭火剂的混合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合肥巨澜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合肥巨澜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0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扬尘的监测方法
- 下一篇:燃烧产物气体体积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