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垂深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速度控制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2597.1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1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升;李伟东;汪义龙;徐浩;顾雷雨;殷裁云;冯来宏;周全超;高利晶;崔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3/04 | 分类号: | E21F13/04;E21F17/00;E21F1/00;E21F17/12;E21F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左文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垂深 投料 固体 物料 下落 速度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垂深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速度控制装置及方法,其中大垂深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速度控制装置,包括投料井、储料仓、硐室、联络巷和密闭墙,硐室位于投料井的下方且位于储料仓的上方,联络巷位于硐室的一侧,密闭墙位于硐室和联络巷之间;密闭墙上设置有高压供风主管,高压供风主管的一端伸入硐室,另一端伸入联络巷并与高压风机相连。本发明通过设置与高压风机相连的高压供风管,实现投料期间,向硐室提供高压风,维持硐室内稳定的高压环境,形成气垫效应,增大固体物料的下落阻力,减缓固体物料的下落速度,减轻对储料仓的冲击力;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垂深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速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矿井充填开采时,通常采用垂直投料井将矸石等固体物料自地面投送至井下储料仓内,当垂直投料井较深时,连续投送的固体物料将产生较快的下落速度,对投料井下部的储料仓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巨大的冲击力将造成井壁结构的过早磨损和井底设施的变形破坏。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投料井的管道内设置若干缓冲垫,对投料井落下的物料进行缓冲,但是缓冲垫容易发生损坏,可靠性和寿命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垂深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速度控制装置,包括投料井、储料仓、硐室、联络巷和密闭墙,所述硐室位于所述投料井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储料仓的上方,所述联络巷位于所述硐室的一侧,所述密闭墙位于所述硐室和所述联络巷之间;
所述密闭墙上设置有高压供风主管,所述高压供风主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硐室,另一端伸入所述联络巷并与高压风机相连,所述高压供风主管用于向所述硐室提供高压风,减缓固体物料的下落速度。
本发明通过设置与高压风机相连的高压供风管,实现投料期间,向硐室提供高压风,维持硐室内稳定的高压环境,形成气垫效应,增大固体物料的下落阻力,减缓固体物料的下落速度,减轻对储料仓的冲击力;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联络巷中的所述高压供风主管上设置有阀门一。
进一步地,所述联络巷内设置有通风支管,所述通风支管的一端与位于所述阀门一和所述密闭墙之间的所述高压供风主管相连,所述通风支管上设置有阀门二。
本发明通过设置与高压供风主管相连的通风支管,在投料期间,一方面,通过开启阀门二,实现对联络巷的供风,不需要新增通风巷道与联络巷相连,结构简单,成本低;另一方面,通过调节阀门二的开度,保证高压风主要进入硐室内,使硐室内气压维持在较高压力状态,使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阻力增大,投料硐室内高压空气形成持续的“气垫”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固体物料下落速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联络巷中的所述高压供风主管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通过在高压供风管上设置压力传感器,便于检测硐室中的气压,当气压低于预设气压值时,便于及时开启阀门一,通过高压供风主管向硐室提供高压风,使硐室内气压维持在较高压力状态,使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阻力增大,投料硐室内高压空气形成持续的“气垫”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固体物料下落速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高压风机、所述阀门一、所述阀门二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发明通过设置与高压风机、阀门一、阀门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联络巷中的所述高压供风主管上设置有压力表。
本发明通过在高压供风主管上设置压力表,便于知晓硐室内的气压,当显示的气压低于预设气压值时,便于及时开启阀门一,通过高压供风主管向硐室提供高压风,使硐室内气压维持在较高压力状态,使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阻力增大,投料硐室内高压空气形成持续的“气垫”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固体物料下落速度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25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