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附降解尾气的温拌改性沥青罩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92084.0 申请日: 2021-03-18
公开(公告)号: CN113072815B 公开(公告)日: 2022-10-18
发明(设计)人: 徐丽飞;刘力源;张翛;张恒基;吕泉;王郭勇;张影;刘哲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黄河前沿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同济大学
主分类号: C08L95/00 分类号: C08L95/00;C08L75/04;C08L97/02;C08K13/04;C08K7/26;C08K5/12;C08K3/22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代理人: 余晓雪
地址: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综改示范***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吸附 降解 尾气 改性沥青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道路养护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吸附降解尾气的温拌改性沥青罩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份,所述温拌改性沥青罩面材料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100份沥青、0.8‑1份温拌剂、1‑3份增塑剂、1‑3份稳定剂、1‑3份改性剂、1‑3份抗老化剂、1‑3份抗剥落剂;本发明利用硅钛分子筛本身的温拌和吸附优势以及TiO2的光催化降解优势,实现两者光催化吸附协同效应,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还能长期维持其工作性能,其他助剂的添加赋予温拌改性沥青较好的高低温性能、抗水损性能;本发明的改性沥青罩面材料的制备过程不仅节约能源还低碳环保,得到的可吸附光降解薄层罩面用温拌改性沥青罩面材料不仅路用性能优异还可实现尾气净化,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养护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吸附降解尾气的温拌改性沥青罩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路网不断完善。以沥青混凝土为主的路面因严峻的荷载、环境等因素呈现早期破坏行为,严重影响公路的服役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501万公里,仅公路养护里程达495.31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8.8%。薄层罩面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路面养护方法,通过在原路面基础上直接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面层以提高路面质量,提升路面服务水平。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作为近年来兴起发展的新型路面养护技术,可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拌合温度,通过降低沥青的粘度,使得其在较低温度下拥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温拌薄层罩面技术是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和超薄罩面技术的有机结合,可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的路用性能及表面功能,满足新时期城市道路建设和养护的需求。

伴随着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发展,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10亿辆,平均每1000辆汽车一天除了排放3t的CO,还排放200-400kg的碳氢化合物HC和50-150kg的氮氧化物NOx,这些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反应生成臭氧、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两次污染物混合所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不仅降低大气能见度,还会强烈刺激人体器官。考虑到汽车尾气在排放过程中主要向路面流动,如何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开发环保型养护清洁路面材料并合理利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催化可以降解NOx、CO、HC和SO2,是一种减少光化学烟雾的有效途径。TiO2半导体因低能耗、无毒性、无二次污染、稳定等优势而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利用TiO2负载分子筛实现光催化和吸附协同效应,而分子筛又是一种良好的温拌剂,实现光催化吸附长寿命一体化。不仅积极响应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政策号召,还统筹兼顾了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标准治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附降解尾气的温拌改性沥青罩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一种可吸附降解汽车尾气的温拌剂TiO2负载沸石材料,利用硅钛分子筛本身的温拌和吸附优势以及TiO2的光催化降解优势,实现两者光催化吸附协同效应,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还能长期维持其工作性能,其他助剂的添加赋予温拌改性沥青较好的高低温性能、抗水损性能;本发明的改性沥青罩面材料的制备过程不仅节约能源还低碳环保,得到的可吸附光降解薄层罩面用温拌改性沥青罩面材料不仅路用性能优异还可实现尾气净化,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吸附降解尾气的温拌改性沥青罩面材料,按质量份计,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100份沥青、0.8-1份温拌剂、1-3份增塑剂、1-3份稳定剂、1-3份改性剂、1-3份抗老化剂和1-3份抗剥落剂。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沥青为70#道路石油沥青,改性剂为聚氨酯。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温拌剂为TiO2/H-TS-1硅钛分子筛。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黄河前沿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未经山西黄河前沿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2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