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L-60218在制备用于治疗非洲猪瘟的药物中的新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1059.0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1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学;李丹;吴盼雪;王延轶;冉勇;杨文萍;张敬;茹毅;田宏;杨帆;张克山;刘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4155 | 分类号: | A61K31/4155;A61P3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戴治娟 |
地址: | 730046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l 60218 制备 用于 治疗 非洲 猪瘟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非洲猪瘟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ML‑60218用于预防或治疗非洲猪瘟的新用途。本发明意外发现,ML‑60218能够显著抑制非洲猪瘟病毒蛋白p30的表达,阻止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可用于抑制ASFV的早期感染;并且ML‑60218能够显著抑制非洲猪瘟病毒的复制,降低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后的病毒滴度,可作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抑制剂,用于预防或治疗非洲猪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洲猪瘟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L-60218用于预防或治疗非洲猪瘟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猪发热和猪全身脏器出血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对于家猪的病死率高达100%。该病首先于1921在肯尼亚爆发,随后在整个非洲的家猪和野猪中广泛流行。20世纪50年代传入欧洲,整个欧洲用了40年消除该病。然而,该病自2007年再次从东非传入格鲁吉亚,随后便广泛在东欧散播,并于2017年传入俄罗斯远东地区伊尔库斯克。2019年8月初,扈荣良研究员率先报道我国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短短一年之内,该病蔓延至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继续对养猪业构成威胁。由于至今仍无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非洲猪瘟疫情一旦发生,只能通过扑杀手段进行控制,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导致经济损失,无法满足我国规模化养猪的需要。因此,如何有效控制ASF疫情是目前世界养猪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也是我国ASF防控急需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
p30是ASFV中的关键结构蛋白,是构成病毒颗粒的主要结构蛋白,也是重要的表面抗原,与宿主细胞嗜性、致病性与免疫原性密切相关;p30表达于ASF的感染早期,通常在感染后2-4h产生,并持续表达于整个感染期间,参与病毒内化,与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有关。
ML-60218,即2-氯-N-[3-(5-氯-3-甲基苯并[b]噻吩-2-基)-1-甲基-1H-吡唑-5-基]-苯磺酰胺,是酿酒酵母和人RNA聚合酶Ⅲ的小分子抑制剂。在200μM时对酿酒酵母、白色念珠菌和人RNA聚合酶III的体外转录活性分别有88%、94%和90%的抑制作用。其中文献(Melchjorsen J,et al.Early Innate Recognition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inHuman Primary Macrophages Is Mediated via the MDA5/MAVS-Dependent and MDA5/MAVS/RNA Polymerase III-Independent Pathways.)公开了RNA聚合酶Ⅲ抑制剂ML60218对HSV-1感染后干扰素IFN-β和TNF-α水平无抑制,即ML60218不能抑制HSV-1病毒的复制。
而本发明意外发现,ML-60218能够显著抑制非洲猪瘟病毒蛋白p30的表达,阻止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可用于抑制ASFV的早期感染;并且ML-60218能够显著抑制非洲猪瘟病毒的复制,降低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后病毒滴度,可作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抑制剂,用于预防或治疗非洲猪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L-60218用于抑制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新用途,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L-60218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所述ML-60218的结构式如下式(Ⅰ)所示:
优选地,所述ML-60218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制成片剂、喷雾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针剂、混悬剂的任一种剂型。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L-60218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非洲猪瘟药物中的应用,所述ML-60218的结构式如下式(Ⅰ)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10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