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管理的智能压力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0151.5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珉安;卢利敏;王景华;僧雪明;李晓斌;李萌光;李仁虎;许艳喜;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基本建设科学实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中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B07C5/02;B07C5/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管理 智能 压力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大数据管理的智能压力检测系统,涉及混凝土压力检测的技术领域,解决实验室现有混凝土压力检测效率低、检测数据一致性差、准确度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数据管理存在时滞和大量占用人力资源等问题,方案为:包括硬件端和软件端;硬件端包括进、分料传输系统和检测流水线,进、分料传输系统包括试件分流传输机构和分料传输机构;检测流水线包括压力试验机及辅助机构、碎渣过滤装置、智能码放机、留样库、翻倒机及相关辅助部件;软件端包括压力检测模块、库存位置查询模块、运行监视模块和运行控制模块。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智能压力试验、自动留样、大数据云管理等功能的混凝土压力检测一体化解决方案,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压力检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管理的智能压力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压力检测,特别是实验室混凝土压力检测,绝大部分还停留在手动检测状态。一人一台机器,手工放样,手工录入数据信息,手动加压,手动检测,检测完需要人工清理已检试件。人工在整个检测流程中占着绝对位置,不仅动作慢而且也不安全,尤其是手工录入基本信息,既费时又费力,还容易出差错。检测完还需要把已检试件转运到留样区保存,转运留样不仅花费大量体力,而且也不易摆放整齐,留样到期处理更是需要搬上搬下,费尽周折。总之,现有混凝土压力检测的致命弱点是效率低、数据一致性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管理的智能压力检测系统,分析当前混凝土压力检测现有技术弊端的基础上,结合进料、测试、码放、留样、数据管理等检测实际特点,通过运用系统化思维,意在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管理的智能化压力检测系统,以解决实验室现有的混凝土压力检测留样效率低、准确度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留样占地不经济、数据管理不及时和大量占用人力资源等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大数据管理的智能压力检测系统,包括硬件端和软件端;
硬件端包括进、分料传输系统和检测流水线,进、分料传输系统包括试件分流传输机构和分料传输机构;检测流水线包括压力试验机及辅助机构、碎渣过滤装置、智能码放机、留样库、翻倒机及相关辅助部件;
软件端包括压力检测模块、库存位置查询模块、运行监视模块和运行控制模块。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硬件端和软件端的有机结合,实现各个功能的监控和查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试件分流传输机构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一伺服电机、第一扫码枪、第一气动推杆、第一光电开关、扫码失败试件收集箱、龄期不足试件收集箱;分料传输机构包括第二传输带、第二伺服电机、第二扫码枪、第二气动推杆、第二光电开关和碎渣收集箱。
在上述优选方案中,试件分流传输机构通过一系列部件的运行,能够完成试件的有序进料、信息扫描、扫码失败分流、龄期不足分流和排队等动作任务;分料传输机构和试件分流传输机构共同构成进、分料传输系统,实现自动分流、分类收集、有序计数和分料等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压力试验机及辅助机构包括压力试验机、电动预紧装置、扫码设备、清理擦拭机构及其辅助装置。
在上述优选方案中,能够实现压力试验机及辅助机构的电动预警、基本信息自动录入、已检试件自动清理和压板自动擦拭的功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碎渣过滤装置包括第三传输带、机械手、过滤口和移动横梁。
在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第三传输带将已检试件运送至过滤口位置,机械手将已检试件的主体部分从碎渣中分拣出来,进而有序转运至下步工序,其余的试件碎渣则被过滤,进入碎渣收集箱被收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智能码放机包括第四传输带、升降装置和伸展码放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基本建设科学实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中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基本建设科学实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中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01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