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工用原料破碎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9838.7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9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燕;周勇军;何亦妹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14 | 分类号: | B02C1/14;B02C23/10;B07B1/28;B01F33/83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 管桩加 工用 原料 破碎 混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破碎装置,在单向下压运动阶段,支撑落料件转动至水平状并致使推料机构的推料板运动至下料网筛的起始端;在往复下压运动阶段,水平状的支撑落料件上的原料进行挤压破碎,单向转动机构运动致联动支撑落料件中的下支撑板运动;在单向上升复位运动阶段,支撑落料件转动至倾斜状并致使推料机构的推料板运动至下料网筛的末端且带动下料网筛中的筛网晃动。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工用原料破碎混合装置。本发明具有提高破碎装置的破碎效率、破碎质量以及保证破碎后的原料及时准确下料且操控便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桩混凝土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工用原料破碎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有效预压应力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为P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为PHC,薄壁管桩代号为PTC。PC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60,薄壁管桩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60,PH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
混凝土在进行灌模之前需要进行混合配置,现有技术的混凝土根据其原料的种类通常配置包括破碎以及混合等两步。如专利申请201510317683.8公开的无余浆免蒸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生产方法,需要将石子等硬物骨料进行破碎后,才能与其他原料进行混合搅拌。
为了提高破碎、混合的流水性,现有技术多采用破碎、混合一体机实现原料的在线破碎、混合。由于为了保证工艺的连续性,现有技术的破碎、混合一体多采用自上而下的破碎、混合的顺序,保证破碎后的原料能自如落入至混合仓中,在混合仓中进行下一步搅拌作业。
常用的破碎装置一般为颚式破碎机或者破碎对辊的方式进行原料的破碎。原料经过颚式破碎机或者破碎对辊的挤压作用的同时向下流动,进入混合仓。由上述破碎原理可知,为了实现工艺的连续性,原料在破碎装置中破碎为单次破碎,即颚板或者破碎对辊对单位数量的原料仅实现一次破碎,原料即向下落下,如此,极可能导致部分原料破碎不充分,导致后续混凝土配置的浆液均匀性差,以及二次返工量大的技术缺陷。
现有技术的破碎混合装置如专利申请201710681190.1公开的一种摆动式混凝土块破碎混合搅拌装置,通过破碎室和混合搅拌室的设置使得混凝土块先破碎再与水混合搅拌,两者连续进行,实现破碎以及混合的顺序进行。虽然该技术方案在破碎与混合之间设置有筛网,利用筛网的作用进行过筛,来提高在破碎装置中破碎的充分度。
但是该技术方案同样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其一,该技术方案在破碎阶段采用破碎杆转动的方式利用破碎杆上的破碎刃与原料撞击,进行破碎,这种破碎方式对于硬度较大的石块不能产生挤压作用,导致破碎效率低;其二,由于原料是堆积在筛网上,一方面,筛网与破碎杆之间需要存在高度差,这种高度差导致底部的原料破碎不均度高,与卡在筛网的网孔中的原料一并存在,容易堵塞筛网,造成卡孔现象,影响原料正常过筛,且原料长时间过量堆积,易于导致筛网过度挤压变形,另一方面,筛网为镂空结构,其自身承重负荷不足,导致单次破碎量受制约;其三,由于混凝土的原料较多,为了提高其混合的均匀性,多种原料采用多批次投入、每批次少量投入的混合方式。该技术方案中破碎装置与破碎装置的结合仅通过筛网作为中间过渡层,经破碎后的原料随时会落入至混合装置中,单位时间内落入混合装置的各种原料量的范围不易控制,影响原料的混合均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破碎装置的破碎效率、破碎质量以及保证破碎后的原料及时准确下料且操控便捷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工用原料破碎混合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破碎装置,包括上破碎件、下压机构、支撑落料件、下料网筛、推料机构、单向转动机构;所述上破碎件位于所述支撑落料件的上方,所述下压机构下压运动能带动所述上破碎件向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98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定点鱼鳞纹焊接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FPGA的光纤加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