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直流电感线圈能量释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89685.6 | 申请日: | 202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7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常云龙;董志海;李逸文;王天华;赵洪磊;田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凤玲 |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电感线圈 能量 释放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交直流电感线圈能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桥逆变电路、转换开关模块、输出电感负载和电感储能释放电路;
所述电感储能释放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阻容吸收电路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阻容吸收电路的第一端和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阻容吸收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源正极分别与所述全桥逆变电路的一端和所述转换开关模块的第一直流端连接,电源负极分别与所述全桥逆变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转换开关模块的第二直流端连接,所述全桥逆变电路的第一桥臂中点与所述转换开关模块的第一交流端连接,所述全桥逆变电路的第二桥臂中点与所述转换开关模块的第二交流端连接,所述转换开关模块的第一不动端和第二不动端分别与所述输出电感负载连接;
所述交直流电感线圈能量释放装置的控制方法为:
当以交流电对所述输出电感负载充电时,将转换开关模块的第一交流端和第一不动端连接,将所述转换开关模块的第二交流端和第二不动端连接,交流电的电势对输出电感负载充电;在死区时间关闭全桥逆变电路,所述输出电感负载对第二电容充电;当所述输出电感负载的电势降低至交流电的电势时,交流电的电势对所述第二电容充电;在所述死区时间结束后,所述第二电容对所述输出电感负载充电;当所述第二电容降低至交流电的电势时,所述交流电对所述输出电感负载充电;
当以直流电对所述输出电感负载充电时,将转换开关模块的第一直流端和第一不动端连接,将所述转换开关模块的第二直流端和第二不动端连接;直流电对所述输出电感负载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电感线圈能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逆变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
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开关管电路和第三开关管电路;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四开关管电路和第五开关管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管电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电路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一桥臂中点;所述第四开关管电路和第五开关管电路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二桥臂中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直流电感线圈能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管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开关管和第二阻容吸收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管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开关管和第三阻容吸收电路,所述第四开关管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四开关管和第四阻容吸收电路,所述第五开关管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五开关管和第五阻容吸收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直流电感线圈能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容吸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阻容吸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三阻容吸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四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四阻容吸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五电阻和第五电容;所述第五阻容吸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六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均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均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一交流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交流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电感线圈能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直流电感线圈能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和所述第五开关管均为PMOS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968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