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槽上部氧化铝的预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9220.0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2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彬;刘伟;曹曦;刘雅锋;杜鹏飞;陶绍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06 | 分类号: | C25C3/06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王钢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槽 上部 氧化铝 预热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铝的预热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铝电解槽上部散热对氧化铝原料进行提前预热的方法。一种铝电解槽上部氧化铝的预热方法,通过在铝电解槽火眼斜上方的氧化铝下料管末端设置预热料斗进行氧化铝提前预热,提前预热包括火眼对预热料斗内的氧化铝进行辐射预热、覆盖料对预热料斗内的氧化铝进行辐射预热和火眼排出的烟气对预热料斗内的氧化铝进行换热。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实施性强,效果明显,通过对预热料斗内的氧化铝进行预热和氧化铝下料管中的氧化铝进行换热,提高下料氧化铝的温度,使氧化铝进入到电解质中加速溶解,有利于减小下料对电解槽正常生产的热冲击、提高电流效率,实现对电解槽散热进行有效利用,提升电解槽的能量利用率、降低能量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铝的预热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铝电解槽上部散热对氧化铝原料进行提前预热的方法,属于铝电解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电解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氧化铝作为其主要原料消耗巨大。以500kA电解槽为例,每台电解槽每天可消耗大约7000kg氧化铝,将这些氧化铝从加热到电解温度(~950℃)需要大量能量。
另一方面电解过程中会生成高温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通过氧化铝下料开口即火眼溢出,带走的热量占全槽散热量的30%以上。
如果能有机结合以上两方面的供、需特性,以电解槽的火眼散热、烟气余热对氧化铝进行提前预热,则可大幅度降低溶解氧化铝所需热量,有效提高氧化铝的溶解性能,最终可实现降耗、提效的目的。
专利CN102154663A提出将电解槽排出的烟气通过换热器对溜槽和溜槽内的氧化铝进行预热,该专利需要额外安装换热器、且溜槽冷风量巨大,效果有限。专利CN102628170A设计了埋设式氧化铝加料装置,将氧化铝堆积在电解质液面上,希望通过电解质接触和辐射对氧化铝进行加热。但该方法未考虑氧化铝在高温、氟气氛下的变性,氧化铝可能转变成难溶氧化铝而形成沉淀。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铝电解槽上部氧化铝的预热方法,目的是大幅度提高氧化铝原料的温度及其在电解质中的溶解速度,有利于减小下料对电解槽正常生产的热冲击、提高电流效率,实现对电解槽散热进行有效利用,提升电解槽的能量利用率、降低能量消耗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铝电解槽上部氧化铝的预热方法,通过在铝电解槽火眼斜上方的氧化铝下料管末端设置预热料斗进行氧化铝提前预热,提前预热包括火眼对预热料斗内的氧化铝进行辐射预热、覆盖料对预热料斗内的氧化铝进行辐射预热和火眼排出的烟气对预热料斗内的氧化铝进行换热。
所述的预热料斗内部通过格栅或隔板增加与氧化铝的接触换热面积。
所述的预热料斗可兼做定容下料器使用。
所述的预热料斗的材质为不锈钢、铜或铝高导热材料。
所述的火眼上方设置高温烟气收集罩,高温烟气收集罩通过管路连接氧化铝换热管,氧化铝换热管与氧化铝下料管换热。
所述的氧化铝换热管套在氧化铝下料管外,在氧化铝换热管内设有至少一根氧化铝下料管。
所述的氧化铝下料管为套管,在套管之间为氧化铝换热管。
所述的氧化铝下料管为双层或多层套管,氧化铝换热管为双层或多层换热管。
所述的氧化铝下料管与氧化铝换热管交错设置,氧化铝换热管烟气出口连接烟道管路。
所述的氧化铝下料管为螺旋管路或阶梯形状管路。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实施性强,效果明显,通过对氧化铝下料管中的氧化铝进行换热和预热料斗内的氧化铝进行换热,提高下料氧化铝的温度,使氧化铝进入到电解质中加速溶解,有利于减小下料对电解槽正常生产的热冲击、提高电流效率,实现对电解槽散热进行有效利用,提升电解槽的能量利用率、降低能量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92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隔热节能玻璃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