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9057.8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3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赵若愚;沈巍毅;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41 | 分类号: | G06F8/41;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孙乳笋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代码 风险 检查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可用于金融领域或其他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代码;基于错误信息集对目标代码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在检测数据不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基于过程控制模型确定是否对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其中,过程控制模型基于资源信息与破坏测试案例生成时间、破坏测试案例运行判断时间、代码错误率建立;在确定对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的情况下,基于目标代码对应的运行节点信息和执行路径信息,生成破坏测试案例;执行破坏测试案例,获得与目标代码对应的执行结果;基于执行结果确定目标代码是否存在风险。利用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提高代码风险检测效率的同时,保证产品代码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软件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公开的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可用于金融领域,也可用于除金融领域之外的任意领域,本申请公开的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的应用领域不做限定。
背景技术
在软件系统的日常开发、测试过程中,保证代码不存在潜在或明显的风险,对提升代码质量和测试进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在开发测试中,提交过程控制主要通过代码静态扫描工具进行规范性检查,然后利用单元测试驱动开发(Unit Test Driven Development,UTDD)思想中的单元测试工具对通过规范性检查的代码进行测试。然而,代码静态扫描工具,如SONAR等只能基于业界或公司技术部门制定的规则库去静态扫描代码中可能引发的问题,对于一些需要运行才能暴露的问题无法进行捕捉;基于UTDD的单元测试工具存在人为原因,会导致很多时候单元测试只是为了实现代码级覆盖率而编写,不仅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起到守护产品质量的作用,而且也难以验证其是否真正从业务角度对分支实现了覆盖,从而无法保证产品代码质量。
因此,业内亟需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可以提高代码风险检测效率的同时,保证产品代码质量。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是包括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代码;基于错误信息集对所述目标代码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所述检测数据表示所述目标代码是否存在风险;在所述检测数据不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基于过程控制模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其中,所述过程控制模型基于资源信息与破坏测试案例生成时间、破坏测试案例运行判断时间、代码错误率建立;在确定对所述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代码对应的运行节点信息和执行路径信息,生成破坏测试案例;执行所述破坏测试案例,获得与所述目标代码对应的执行结果;基于所述执行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代码是否存在风险。
一种代码风险检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代码;检测模块,用于基于错误信息集对所述目标代码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所述检测数据表示所述目标代码是否存在风险;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数据不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基于过程控制模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其中,所述过程控制模型基于资源信息与破坏测试案例生成时间、破坏测试案例运行判断时间、代码错误率建立;生成模块,用于在确定对所述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代码对应的运行节点信息和执行路径信息,生成破坏测试案例;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破坏测试案例,获得与所述目标代码对应的执行结果;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执行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代码是否存在风险。
一种代码风险检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90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