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野外环境高效繁育昆虫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8241.0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9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傅淑;刘昭霞;彭火辉;胡桂萍;石旭平;叶川;陈华玲;彭玉辅;孔令普;王国行;曹红妹;蔡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王振佳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野外 环境 高效 繁育 昆虫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野外环境高效繁育昆虫的装置,包括植物枝条,该装置包括网罩、中间盖架箱和植物营养箱,植物营养箱和中间盖架箱均为开口型且开口朝上的箱体,中间盖架箱与植物营养箱相连接,网罩底部与中间盖架箱相连接,中间盖架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植物营养箱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植物枝条的田板,中间盖架箱底部设置有与田板位置相对应的孔洞,中间盖架箱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植物枝条的植物固定篮且与植物枝条数量相同,植物固定篮顶端和底端均设有用于植物枝条穿过的固定篮孔,植物固定篮内放置有海绵体。本发明装置可模拟昆虫在野外取食时的环境条件,满足学者对昆虫饲养和繁育研究工作,可持续保证虫源的稳定性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野外环境高效繁育昆虫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常见的农业害虫有860多种,这些害虫对农林经济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有效防治这些害虫、降低其危害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产量与安全的重要一环,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耕作模式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贸易交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害虫的发生种类和为害规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害虫发生的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可为预防和控制农林害虫的爆发危害提供及时的情报,这在害虫防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要做好害虫的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就离不开昆虫的饲养、繁育,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特点,从而掌握其发生、为害和生长规律,这样才能做到适时防治、科学用药,保障我国的粮食产量与安全。
目前,学者普遍用于昆虫饲养的装置主要有养虫笼、培养皿和养虫盒等,但是这些装置都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例如,利用养虫笼网罩昆虫和取食的寄主植物进行饲养时,寄主植物一般是在野外的土中或室内盆栽,虽然这样也能有效的模拟野外环境对昆虫进行繁育观察,但这需要大量的前期寄主植物种植工作,且需等到寄主植物生长至一定大小后才能用于昆虫的网罩饲喂,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一般草本植物从播种至能够供昆虫取食需要10-20日,而有些木本植物则可能需要1年时间),不利于对昆虫进行批量化的繁育工作。此外,昆虫饲喂阶段还需定期给养虫笼内的植物进行浇水等操作,容易造成人为干扰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如造成昆虫受伤或逃逸等)。利用培养皿或养虫盒等对昆虫进行饲养时,由于饲养环境小,喂饲的枝条或叶片为倒伏或层叠状态,无法模拟野外昆虫取食的环境,容易造成实验误差,且叶片或枝条很容易失水干枯,导致每1-2天就需要更换一次,其得出的实验数据与野外真实情况可能会存在较大出入,不利于害虫的实时监测和预测预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模拟野外环境高效繁育昆虫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拟野外环境高效繁育昆虫的装置,包括植物枝条,该装置包括网罩、中间盖架箱和植物营养箱,植物营养箱和中间盖架箱均为开口型且开口朝上的箱体,中间盖架箱与植物营养箱相连接,网罩底部与中间盖架箱相连接;
中间盖架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植物营养箱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植物枝条的田板,中间盖架箱底部设置有与田板位置相对应的孔洞,中间盖架箱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植物枝条的植物固定篮且与植物枝条数量相同;
植物固定篮为空腔体,植物固定篮顶端和底端均设有用于植物枝条穿过的固定篮孔,植物固定篮内放置有防止昆虫逃逸的海绵体。
优选的,网罩上设置有用于方便打开网罩的拉链。
优选的,中间盖架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工具的工具槽。
优选的,植物营养箱四侧上均开设有用于移动植物营养箱或空气流通的通孔。
优选的,植物营养箱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设置有与出水口相对应的橡皮塞。
优选的,网罩为长方体纱网结构,纱网孔间隙为60-100目大小。
优选的,营养液为0.1%的MS培养基成分或0.1%的霍格兰氏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8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特征点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高效泡沫降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