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矿山浅孔留矿法矿房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8128.2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3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刚;熊贤亮;赵运涛;郝学冉;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C41/1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矿山 浅孔留矿法 矿房 钢筋混凝土 人工 | ||
1.一种地下矿山浅孔留矿法矿房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位于矿房之上,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纵梁(1)、横梁(2)、间板(3)组合连接构成;纵梁(1)之间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矿房走向等间距布设成一排,在相邻的两根纵梁(1)的中间且平行于矿房的走向布设横梁(2),在相邻的两根纵梁(1)之间、横梁(2)的两侧布设间板(3);所述的纵梁(1)的中部横跨矿体,纵梁(1)的两端部分别支撑在矿体上盘围岩、矿体下盘围岩中;所述的纵梁(1)、横梁(2)、间板(3)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三者通过钢筋连接成一整体承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浅孔留矿法矿房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1)中设有纵梁纵筋(4)、纵梁箍筋(5)、纵梁腰筋(6),纵梁纵筋(4)沿纵梁(1)长度方向布设在纵梁(1)内的上下部分,纵梁腰筋(6)沿纵梁(1)长度方向布设在纵梁(1)内的两侧部分,纵梁箍筋(5)绕纵梁(1)四周布设且与纵梁纵筋(4)、纵梁腰筋(6)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浅孔留矿法矿房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2)中设有横梁纵筋(7)、横梁箍筋(8)、横梁腰筋(9),横梁纵筋(7)沿横梁(2)长度方向布设在横梁(2)内的上下部分,横梁腰筋(9)沿横梁(2)长度方向布设在横梁(2)内的两侧部分,横梁箍筋(8)绕横梁(2)四周布设且与横梁纵筋(7)、横梁腰筋(9)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浅孔留矿法矿房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板(3)内设有间板横筋(10)、间板纵筋(11),间板横筋(10)与间板纵筋(11)相互垂直构成网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浅孔留矿法矿房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2)中设有横梁纵筋(7)、横梁箍筋(8)、横梁腰筋(9),横梁纵筋(7)沿横梁(2)长度方向布设在横梁(2)内的上下部分,横梁腰筋(9)沿横梁(2)长度方向布设在横梁(2)内的两侧部分,横梁箍筋(8)绕横梁(2)四周布设且与横梁纵筋(7)、横梁腰筋(9)垂直;所述的间板(3)内设有间板横筋(10)、间板纵筋(11),间板横筋(10)与间板纵筋(11)相互垂直构成网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浅孔留矿法矿房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1)宽0.9~1.2m、厚度1.3~1.8m、长8~10m,其中纵梁(1)位于矿体上盘围岩内的长度为2.3~2.7m,纵梁(1)位于矿体下盘围岩内的长度为2.3~2.7m,纵梁(1)中部横跨矿体部分的长度不大于5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浅孔留矿法矿房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2)的长4.5~5.5m、宽0.9~1.2m、厚度1.3~1.8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浅孔留矿法矿房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板(3)的长4.5~5.5m、厚度0.45~0.6m,横梁(2)及两侧布设的间板(3)宽度之和与纵梁(1)中部横跨矿体部分的长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81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