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型材焊接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8065.0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8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郝祥应;孙德一;蔡超苏;李振超;谭兴元;向耀;周晶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澳美铝业有限公司;广州璇川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龙孟华 |
地址: | 528137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型材 焊接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铝型材焊接生产线,包括:焊接工位,位于焊接工位上方的提升装置,位于焊接工位两侧的左右夹紧装置,以及位于焊接工位两侧的焊接小车等。实际工作时,通过提升装置和左右夹紧装置的配合,并采用两面相向对称焊缝的方式,使得铝合金焊接变形易控、措施简便,且效果好。同时,由于下一待焊接铝型材的放入空间是由提升装置对上一待焊接铝型材的提升高度所决定的,因而,通过改变提升高度即可十分方便地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铝型材焊接,通用性好。另外,本发明在进行待焊接铝型材的上料时,只需对同一焊接工位进行间断上料即可,不存在上料高度不等的问题,上料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型材的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中空铝合金型材拼板焊接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中空铝合金型材,其广泛应用于铝合金船舶的车辆甲板、旅客甲板,高铁车身,以及集装箱箱体等部位。目前,中空铝合金型材的焊接主要采用平焊的方式进行,即先逐条焊接一面的焊缝,然后采用吊车等起重设备将材料进行翻身,然后再逐条焊接另一面的焊缝。现有的这种焊接方式,不仅焊接效率低,两面不能同步焊接;而且焊接变形大,需要采用大量的防变形控制措施。
一篇公开号为CN 210677737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一种铝型材焊接生产线,该专利利用限位装置使待焊接的铝型材竖立叠放在输送系统上,在铝型材跟随输送装置移动的同时,通过激光焊机和双面焊道精铣机先后对铝型材进行焊接和打磨处理,使其表面平整光滑,铝型材经过翻转架时由竖立状态转换为平放状态,最后利用真空吸具将平放的铝型材移动到码垛输送线上。该专利在焊接过程中,虽然实现了对铝型材的定位更加精准,而且大大提高了铝型材的焊接效率;但其限位装置只对特定规格的铝条两侧进行滚动限位,存在通用性差、焊接变形难控制的工艺技术问题;并且,上述专利在进行上料时,需要在不同的高度位置进行上料,焊接上料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不易变形、且通用于各种规格铝型材焊接的生产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型材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如下:1)将待焊接铝型材置于焊接工位上;2)利用提升装置将待焊接铝型材提升至一定距离,将下一待焊接铝型材置于焊接工位上;3)利用提升装置放下上一待焊接铝型材,并使待焊接的相邻铝型材完成装配要求;4)利用左右夹紧装置将装配好的、待焊接的相邻铝型材左右夹紧;5)利用位于焊接工位两侧的焊接小车,对待焊接的相邻铝型材两侧进行相向对称焊接;6)焊接完成后,重复步骤2)、3)、4)、5)直至完成所需的工件焊接。
更为优选的是,在步骤1)中,将待焊接铝型材置于焊接工位上是通过上料装置来实现的。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输送线和与之对应的打磨装置,上料装置在进行上料时,同时打磨消除焊道上的氧化膜。
更为优选的是,在所述焊接工位设有与待焊接铝型材配合的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的底部设有支撑待焊接铝型材的托辊。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焊接工位上方的提升梁和安装在所述提升梁上、用来夹持待焊接铝型材的机械手。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机械手由固定块、夹紧器构成,所述夹紧器相对于所述固定块来回移动,进而构成张度可调的夹持机构。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提升装置和所述左右夹紧装置均为液压装置。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焊接小车包括行走机构和设置在行走机构上的焊枪和送丝机。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焊接工位对称设置在一机架的两侧,在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每一焊接工位对应的提升装置和左右夹紧装置,构成两条生产线相并联一体化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澳美铝业有限公司;广州璇川商贸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澳美铝业有限公司;广州璇川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80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