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体开闭式滴头联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5468.X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1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高扬;吴凤霞;徐恩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先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龚杰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体 开闭 式滴头联管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种连体开闭式滴头联管装置,可拆卸设置于采样管的管口一端,包括一体成型螺口结构、滴头结构以及封堵结构;螺口结构可拆卸设置于采样管的管口一端;滴头结构设置于螺口结构上,滴头结构包括设置于螺口结构远离采样管一端的液体导流部,设置于液体导流部远离采样管一端的出液部,设置于液体导流部外壁的弧突,设置于液体导流部外壁远离弧突一侧的封堵结构连接部;封堵结构固接于封堵结构连接部上,封堵结构包括,固接于封堵结构连接部的堵头盖,设置于堵头盖外壁上的卡环,设置于堵头盖内的堵头,堵头盖内壁与滴头结构外壁适配,卡环在封堵结构封堵出液部时与弧突适配,堵头在封堵结构封堵出液部时与出液部的出液端适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样管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体开闭式滴头联管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检验对目标分析物过程中,需要把目标分析物从所在生物体或附着物上采取、收集,并运输至指定位置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的目标分析物有不同的采取、收集方式,对样品保存、运输和检测都有特定的要求,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安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从而达到分析检测的目的。
采集人体皮肤、粘膜、腔道表面目标分析物的方法通常是用拭子涂擦相应部位,然后将拭子置于样品收集管中搅拌溶解析出样品。样品收集管中临时或预先加有能溶解和保护目标分析物的溶液。采完样后现场直接上样检测,或将样品收集管管盖密封、置于设定的温度条件下运输、异地检测。
滴头配置软管(瓶)定量出液是一种简便实现微量、定量进样的方式。
目前用于样品收集管种类繁多,结构和使用模式不同,采样后的加样方式不一。有的仅在现场作为容器溶解拭子上的样品供现场检测用,另配取样装置取样和加样,相对复杂。有的预置样品液以螺口拧旋瓶与盖的方式用于获取采样,另置吸管取样检测,同样繁琐。有的配一管、滴头、螺盖三件套组合,采样时取出滴头,采完样再套滴头加样,之后以螺盖密封,供储存运输。有的将螺盖、滴头一体化,再配置以独立成型的滴头封堵结构,制成组合式螺盖滴头,配置预置样品液的瓶体来采样和滴头上样,可满足储存样品和运输需求。凡此等等,操作繁简不一,成本高低有差,都有一些缺陷和不足。显而易见,仍有更好的兼具采样与进样的结构,可同时满足采样、加样、储存、运输和多次使用的产品装置,满足这些需求。
由于采集的样品多用于疾病诊断和安全风险分析,尤其是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国际环境下,对样品的妥善采集、保存、处理和检测,能更方便、安全、可靠地满足采样、保存、运输和使用需要,这对于样品收集管是更高的要求,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体开闭式滴头联管装置,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连体开闭式滴头联管装置,可拆卸设置于采样管的管口一端,包括一体成型螺口结构、滴头结构以及封堵结构;所述螺口结构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采样管的管口一端;所述滴头结构设置于所述螺口结构上,所述滴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螺口结构远离所述采样管一端的液体导流部,设置于所述液体导流部远离所述采样管一端的出液部,设置于所述液体导流部外壁的弧突,设置于所述液体导流部外壁远离所述弧突一侧的封堵结构连接部;所述封堵结构固接于所述封堵结构连接部上,所述封堵结构包括,固接于所述封堵结构连接部的堵头盖,设置于所述堵头盖外壁上的卡环,设置于所述堵头盖内的堵头,所述堵头盖内壁与所述出液部外壁适配,所述卡环在所述封堵结构封堵所述出液部时与所述弧突适配,所述堵头在所述封堵结构封堵所述出液部时与所述出液部的出液端适配。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螺口结构包括,螺口盖,设置于所述螺口盖外壁的筋条,所述螺口盖内壁设置与所述采样管的管口上端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螺口盖内壁靠近所述滴头结构一端设置对接部,所述采集管抵紧所述对接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堵头上还设置凸起,所述凸起在所述封堵结构封堵所述出液部时与所述出液部的出液端的内径适配。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卡环外壁还设置有一把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先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先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54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