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和消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着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3467.1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2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定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定灏 |
主分类号: | A62C2/04 | 分类号: | A62C2/04;A62C3/16;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消灭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 着火 方法 | ||
一种预防和消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着火的方法,是将动力电池浸泡在液态的灭火介质中,液态的灭火介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良好的热交换性、良好的隔绝性和不导电性。当某一单体电池发生内部短路时,电池内部的温度急剧上升,电池内部材料在高温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的膨胀使电池外壳破裂。此时,流动性良好的液态灭火介质进入电池内部,隔绝可燃气体与短路火星的联系,液态灭火介质的热交换性使电池内部的温度快速下降,继而终止内部材料的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管理,特别是涉及到预防和消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着火的办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由其内部短路引起的火灾事故,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分离式自动灭火系统》中所描述的方法是由多个传感器收集数据和电控制的原理,整个系统比较复杂,比较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更加高效和简便的预防和消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着火,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和消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着火的方法,其特点是将动力电池浸泡在液体灭火介质中,利用液体灭火介质的良好的流动性包围动力电池的壳体,利用液体灭火介质的热交换性使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得到控制,利用液体灭火介质的隔绝性使电池内由于高温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电池内部短路点火星的联系,终止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预防和消灭动力电池发生的火情。
具体实施例
下面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不代表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
将若干个26800圆柱形动力电池专用的支架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总成,专用支架固定电池的上下两端,用板材和密封材料密封支架与电池体的接合处及电池总成的四周,使电池总成的电池池身形成一个腔体,腔体内注入灭火冷却介质,以此达到电池总成中的所有单体电池的池身最大面积的浸泡在灭火冷却介质中,且灭火冷却介质与电极分离,以此达到全天候保护电池热失控及失火的目的。
特别说明的是,灭火冷却介质对电池壳体无腐蚀性。
特别说明的是,灭火冷却介质与生成动力电池的化学物质不产生可燃反应。
比较优选的是,上述装载灭火冷却介质的腔体的上部最好设有透气通道,以泄漏单体动力电池在极端情况下爆炸所产生的压力。当单体动力电池发生爆炸产生的可燃气团从电池内部经电池身泄出后(此时池身在膨胀气体力的作用下已破裂),在液体灭火冷却介质中形成气泡再经液面排出,此时液体灭火冷却介质起到了隔绝电池内部的短路点与可燃气体的联系,且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池身的破裂处进入电池内部,使内部的温度快速下降,终止可燃气体的化学反应。
比较优选的是,动力电池的池身尽可能的多沉浸在液体灭火冷却介质中,以期达到更多的与介质的接触面积及更加有效的散热和灭火效果。比较优选的是,电池的电极不接触灭火冷却介质,可在靠近电极端的池身处设置密封部件,隔离灭火冷却介质与电极的结构联系。即灭火冷却介质除了与电极不接触外,可浸没接触电池的所有部位。
比较优选的是,密封件采用耐高温密封圈,方便单体电池的安装和更换。比较优选的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由几百个至几千个单体动力电池组成,可将它们设置为多个独立腔体进行浸泡,腔体与腔体的底部互相联通,即构成一个闭环的循环回路。即当某一个单体电池出现火情时,整个动力电池组中的灭火冷却介质都可以参与灭火。
比较优选的是,腔体中可设置液位计和温度传感器,以监测灭火冷却介质的实时液位和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定灏,未经胡定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34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