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沿线上通信业务的调度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83275.0 | 申请日: | 2021-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2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武传国;谭定富;是元吉;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42 | 分类号: | H04W4/42;H04W72/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杨用玲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沿线 通信 业务 调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沿线上通信业务的调度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包括:根据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频偏均值,判断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预设中间区域;预设中间区域为同一网络小区中,相邻两个抱杆之间的正负频偏叠加的区域;同一网络小区由多个抱杆和抱杆上的无线通信设备组成,且所有抱杆上的通信设备具有相同的小区标识;若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处于预设中间区域时,按照业务类型将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通信业务进行汇聚统一调度;若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处于非预设中间区域时,将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所有通信业务进行正常调度。本发明降低正负频偏叠加影响,并且达到节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高铁沿线上通信业务的调度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不仅在城市环境,无线通信网络非常发达,而且在高铁上,大家也能够方便的接入无线通信网络。
在高铁专网沿线,基站设备通常需要持续处于工作状态,但有可能间隔很久才会有一辆高铁列车经过,这样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特别是随着NR(5G New Radio,5G新无线接入技术)网络的部署,由于工作的频点更高,以及需要支持更多的传输带宽,导致功耗相比较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可能会翻几倍,这样导致NR基站设备的耗电成为网络部署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在高铁专网场景中进行无线通信网络布网时,为了避免用户设备在小区间的频繁切换,如图1所示,一般会把多个抱杆组成一个超级小区,并且在该超级小区内,不同抱杆上的通信设备具有相同的物理层小区ID,这样用户设备在超级小区内移动时,不会涉及到小区间的切换。但是,这种布设情景下,当高铁列车经过两个抱杆的中间位置附近即中间区域时,用户设备收到来自其中一个抱杆的信号为正频偏,收到来自另外一个抱杆的信号为负频偏,并且来自这两个抱杆的原始信号是相同的,这样会导致量级相近的正负频偏出现信号叠加的问题,并且会使得用户设备的通信性能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铁沿线上通信业务的调度方法和系统,实现降低正负频偏叠加影响,并且达到节能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铁沿线上通信业务的调度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频偏均值,判断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预设中间区域;所述预设中间区域为同一网络小区中,相邻两个抱杆之间的正负频偏叠加的区域;所述同一网络小区由多个抱杆和抱杆上的无线通信设备组成,且所有抱杆上的通信设备具有相同的小区标识;
若所述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处于所述预设中间区域时,按照业务类型将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通信业务进行汇聚统一调度;
若所述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处于非预设中间区域时,将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所有通信业务进行正常调度。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频偏均值,判断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预设中间区域包括步骤:
获取所有用户设备在每一时刻的频偏绝对值,对所述每一时刻的频偏绝对值进行均值计算获得频偏最大值;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频偏均值是否大于目标数值;所述目标数值为所述频偏最大值与预设系数的乘积;
若所述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频偏均值大于目标数值,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处于所述预设中间区域;
若所述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频偏均值小于目标数值,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处于非预设中间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按照业务类型将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通信业务进行汇聚统一调度包括步骤:
对所有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的通信业务,按照业务类型进行分类得到属于非实时通信业务和实时通信业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32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