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青春双歧杆菌在衰老延缓方面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83167.3 | 申请日: | 2021-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1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姒健敏;王良静;陈淑洁;陈璐祎;戚亚东;徐继蕾;王岚;王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杭州博通胃肠病诊治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5/745 | 分类号: | A61K35/745;A61P39/06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吉靖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青春 杆菌 衰老 延缓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青春双歧杆菌在衰老延缓方面的应用,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明确了青春双歧杆菌在细胞衰老延缓方面、果蝇内sod‑3基因和过氧化氢酶CAT基因调节、秀丽隐杆线虫内ctl‑2基因调节、小鼠内过氧化氢酶CAT基因调节、小鼠内p53基因调节、小鼠的氧化应激代谢物调节,小鼠的肠道增龄尤其是相关表型相关的改善等方面均具有作用,具有在制备生物体养老延缓药物的用途以及将过氧化氢酶作为衰老延缓靶点在制备生物体养老延缓药物的用途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青春双歧杆菌在衰老延缓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龄化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根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增加到20亿,占总人口的21%。我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老龄化发展也十分迅速,预计到2100年老年人口将达总人口的31.09%。而老龄化群体普遍伴随着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机体对多个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均下降,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个人、家庭和社会将面临沉重的医疗保健负担。目前,除了生活方式调节,仍没有公认的简单、高效、性价比高的延缓衰老的措施。基于这一现状,进行衰老的机制研究并积极寻找延缓衰老的干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严格意义来说,衰老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整个机体器官的一个过程和状态,其特征是生理功能恶化,细胞功能下降,是病理改变的发展基础。传统的衰老干预措施包括基因改造,生活方式和环境风险控制。近年来,肠道菌群已被证明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作为机体微生物群的最大组成部分,肠道菌群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肠道的功能,也可通过脑-肠轴、脑-肝轴、脑-肾轴等复杂的途径调节肠道外器官的生理功能。国内外不同队列的人群研究均证实,不同年龄层的肠道菌群构成和丰度有明显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青春双歧杆菌组合物在生物体衰老延缓方面的应用。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青春双歧杆菌组合物包括青春双歧杆菌和辅料。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料为PBS缓冲液或者蔗糖溶液和标准玉米粉或者M9缓冲液。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青春双歧杆菌在细胞衰老延缓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青春双歧杆菌在果蝇内sod-3基因和过氧化氢酶CAT基因调节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青春双歧杆菌在秀丽隐杆线虫内ctl-2基因调节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青春双歧杆菌在小鼠内过氧化氢酶CAT基因调节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青春双歧杆菌在小鼠内p53基因调节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七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青春双歧杆菌在小鼠的氧化应激代谢物调节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八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青春双歧杆菌在改善小鼠肠道系统增龄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在改善小鼠肠道系统增龄相关表型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九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青春双歧杆菌在制备生物体养老延缓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过氧化氢酶作为衰老延缓靶点在制备生物体养老延缓药物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杭州博通胃肠病诊治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杭州博通胃肠病诊治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3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