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镀集控区管道流量的生产监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2828.0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小军;张金星;郑超辉;吴健;费西凯;兰德;于永胜;黄伟平;郑志发;李凯军;张焕东;曾志辉;张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05 | 分类号: | G01F1/05;G01H9/00;G01H1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顺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8 | 代理人: | 王大治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镀 集控区 管道 流量 生产 监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特别是电镀行业的废水处理管理,确切说是一种基于电镀集控区管道流量的生产监管方法,其特征是:至少包括由上隔层管架(2)、下隔层管架(3)、上下隔层管架支撑柱(4)连接固定成上下排放管路(1)的支撑体;上下隔层管架支撑柱(4)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分布,使不同废水排放水的排放管路(1)固定在间隔内,每个不同废水排放水的排放管路(1)由排放管路固定夹持架(5)夹持固定,在上下隔层管架支撑柱(4)上套接固定有流体流动传感单元(6)。它以便能随时了解生产状态和不同时间铬、锌、铜、铅、镍处理水的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特别是电镀行业的废水处理管理,确切说是一种基于电镀集控区管道流量的生产监管方法。
背景技术
电镀行业的废水产量相对于造纸、印染和化工等行业水量少,但是由于电镀厂分布广泛,电镀废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质种类众多,因此,对电镀废水的处理十分重要。电镀废水中主要含有铬、锌、铜、铅、镍等重金属离子,以及容易致癌的氰化物等。这些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严重威胁动植物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经过回收之后还能再利用,直接排放的话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当下对电镀废水的处理要么是针对一两种物质进行处理,要么就是对所有的物质进行混合处理。针对一两种电镀废水进行处理的污水治理系统,不能很好的应对污水种类多的情况。而所有的电镀废水一视同仁的进行处理的系统,往往因为针对性不强,直接导致处理效果不是很好。
现有的电镀行业环境风险管理中,采用规范园区建设管理,专业电镀厂房为多层建筑结构以提高建筑用地容积率以及建筑密度;一层用于仓储及综合办公;对于质轻量少的镀种放置较高层,量大质重的镀种宜安排在低层,根据废水分类收集设置废水收集房及收集槽便于水质原因筛查,初步过滤沉淀后,利用重力作用自流排入管沟;管沟可实现巡视、检修、事故废水无外泄功能,杜绝环境污染风险。
此外,由于电镀废水中含有铬、锌、铜、铅、镍多种物质,处理后的水需要不同的管路进行排污在大自然中,什么时间排,排多少,一方面涉及电镀行业生产管控,也涉及监督管理部门对电镀行业的管控,而这者往往是矛盾的双方。
上述提到的铬、锌、铜、铅、镍等重金属离子通过重力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也就是在出口是没有计量和检测的,或者是没有装入计量和检测设备,因此排放量或涉及的生产过程在最后一环没有管控,为监督管理部门对电镀企业的管控带来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镀集控区管道流量的生产监管方法,以便能随时了解生产状态和不同时间铬、锌、铜、铅、镍处理水的排放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电镀集控区管道流量的生产监管方法,其特征是:至少包括由上隔层管架(2)、下隔层管架(3)、上下隔层管架支撑柱(4)连接固定成上下排放管路(1)的支撑体;上下隔层管架支撑柱(4)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分布,使不同废水排放水的排放管路(1)固定在间隔内,每个不同废水排放水的排放管路(1)由排放管路固定夹持架(5)夹持固定,在上下隔层管架支撑柱(4)上套接固定有流体流动传感单元(6),流体流动传感单元(6)包括一个上管路流体传感器6-1和下管路流体传感器(6-2),上管路流体传感器(6-1)和下管路流体传感器(6-2)分别用于检测上管路和下管路流体流动状态,将上管路(1-1)和下管路(1-2)流体流动状态信息发送到处理单元,通过处理单元得到上管路(1-1)和下管路(1-2)对应废水处理的时间和时间对应的流量。
所述的上管路流体传感器(6-1)固定在上管路(1-1)的底部,与上管路(1-1)的底部弹性连接。
所述的下管路流体传感器(6-2)固定在下管路(1-2)的顶部,与下管路(1-2)的顶部悬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28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护包装箱
- 下一篇:轨迹追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