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餐桌剩余物固液分离渗滤液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82473.5 | 申请日: | 2021-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1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万兵;冯幼平;张建伟;刘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2;C02F1/38;C02F1/40;C02F3/12;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罗容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餐桌 剩余物 分离 渗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餐桌剩余物固液分离渗滤液的方法,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所述渗滤液来自于餐桌剩余物固液分离后的液相,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蒸汽对渗滤液进行湿热处理后进行固液分离,固相作为好氧发酵原料,油相暂存,细渣相和水相经均浆除砂后进入厌氧发酵系统,得到沼气和沼渣液,沼气初步净化后为湿热处理供热,沼渣液离心脱水后得到沼渣和沼液,沼渣作为好氧发酵原料,沼液经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本发明能够对渗滤液进行一体式处理,产生的沼气回用作为燃料消耗,沼渣回收作为好氧发酵原料,使得渗滤液的处理无固废排放,沼液经过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整个工艺使渗滤液得到了最大化的回收利用,资源回收率和能源转化率高,科学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餐桌剩余物固液分离渗滤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餐桌剩余物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剩余物,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餐桌剩余物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其含水率一般大于85%,杂质含量约为10%,具有含水率高、油脂、盐份含量高、易腐变发酵、发臭的特点。
目前,餐桌剩余物经过固液分离后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这些渗滤液由于量大无法处理或是处理成本高而被直接排入下水道,或者处理后没有达到下水道纳管标准就排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这些渗滤液中仍然含有大量可回收资源,如何将其合理的回收处理,使餐桌剩余物达到最大化资源综合回收率和能源转化率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餐桌剩余物固液分离渗滤液的方法,能够对渗滤液进行一体式处理,产生的沼气回用为湿热处理供热,降低能源消耗,沼渣回收与餐桌剩余物固液分离后的固相一起作为好氧发酵原料,使得渗滤液的处理无固废排放,沼液经过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不污染环境,整个工艺实现了对餐桌剩余物渗滤液的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处理,使渗滤液得到了最大化的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回收率和能源转化率高,既避免了渗滤液造成二次污染,还提高了餐桌剩余物资源化产品的经济效益,科学环保。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餐桌剩余物固液分离渗滤液的方法,所述渗滤液来自于餐桌剩余物固液分离后的液相,包括以下步骤:
(1)三相分离:利用蒸汽对渗滤液进行湿热处理后进行固液分离,分离的固相作为好氧发酵原料,分离的液相进入油水分离系统经三相分离机分离,分离出的油相送入粗油脂暂存罐暂存,分离出细渣相和水相经均浆除砂处理去杂调节后的良浆进入厌氧发酵系统;
(2)厌氧发酵:良浆经过厌氧发酵得到沼气和沼渣液,其中,沼气经过初步净化后一方面用于蒸汽锅炉的燃料,使蒸汽锅炉产生饱和蒸汽为湿热处理供热,另一方面,固相处理过程中涉及生化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中的生化机需要燃烧热源,而沼气可替代部分天然气,从而给生化机仓内物料提供热源,沼渣液经过离心脱水后得到沼渣和沼液,沼渣作为好氧发酵原料,沼液经过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湿热处理是指利用蒸汽喷射方式对渗滤液进行快速加热,蒸汽温度为140℃,反应器压力为0.4MPa。利用蒸汽喷射方式的方法可将物料快速均匀加热,提高加热效率,利用蒸汽加热改变物料的物理结构及性状,有利于动植物油脂析出,同时使难降解的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或氧化降解为CO2、H2O等无机物,使水分释放出来,提高后续分选工序的效率及油脂回收率,再进入油水分离系统,经过三相分离机的高速离心分离作用使得油脂完全分离出来。反应器为湿热解罐(反应釜),为低压压力容器,设计压力0.4MPa,湿热解罐设有液位检测装置,通过液位传感器及输送泵的控制实现湿热解罐的自动进、排料功能,同时罐体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对湿热解罐的内部反应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自动化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24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