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贴片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2331.9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2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智;褚江;端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墨尚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0;H01F27/29;H01F27/36;H01F27/02;H01F41/063;H01F41/066;H01F41/00;H01F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黄磊;郭国中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元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贴片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贴片磁性元件的长度L≥宽度W≥高度H;所述贴片磁性元件包括: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的绕线轴平行于所述贴片磁性元件的宽度W方向,且具有至少两端部;至少两端子,连接到所述线圈绕组的至少两端部并提供将所述贴片磁性元件连接到电路的电接触;本体,包括在所述线圈绕组的至少一部分周围形成的磁性或者非磁性材料的混合物,并将所述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以将所述贴片磁性元件装配到所述电路。本发明绕线的杂散电容非常小,降低杂散磁通对周边元件的影响;可靠性高;同时功率电感的饱和电流较现有技术更大、直流电阻较现有技术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合高频应用的大电流薄型贴片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薄型化贴片磁性元件主要有两种绕线型方案,一种为传统一体成型电感,另外一种是采用工字磁芯绕线后,在磁芯端部电极化后成为贴片元件;前者常常用作功率电感,后者则用作射频电感或者共模电感。在高频化趋势的影响下,前者常因为绕线发生交叉并在压力下成型,导致高频特性不佳甚至发生不良;射频电感则需求能够更精确的控制感量,以及得到更好的Q值。
现有功率电感技术采用了一体成型或者通过凸扣绕线后成型的结构,如专利CN101553891B,US2016/0141087A1,CN110098042A,CN104332275A等揭露的技术,在薄型的情况下会有绕线交叉的情况,即使在使用扁平线圈的情况下依然会有电感进出线交叉的情况,通过压力成型后在高频使用时影响可靠性;此种技术另外的缺陷在于当尺寸变得非常扁平时,为获得较高的饱和电流能力,线圈绕组非常贴近元件外壁,磁性元件的大量磁通会经由周边空间,造成周边器件的干扰。
现有射频绕线片式电感或者共模电感技术为了获得较大绕线空间,通常采用U型磁芯绕线且端子均直接成型在U型磁芯的端部,如专利CN201310351910.X,CN201410580127.5,CN200910039475.0等揭露的技术,制造工艺简单,但有需求能够更精确的控制感量,以及得到更大的电流和更好的Q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片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贴片磁性元件,所述贴片磁性元件的长度L≥宽度W≥高度H;
所述贴片磁性元件包括:
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的绕线轴平行于所述贴片磁性元件的宽度W方向,且具有至少两端部;
至少两端子,连接到所述线圈绕组的至少两端部并提供将所述贴片磁性元件连接到电路的电接触;
本体,包括在所述线圈绕组的至少一部分周围形成的磁性或者非磁性材料的混合物,并将所述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以将所述贴片磁性元件装配到所述电路。
优选地,所述端子在绕线轴的轴线的左右两侧沿长度L方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线圈绕组在绕线轴的轴线的左右两侧长度L方向具有弧度翘曲部位。
优选地,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贴片磁性元件的底部LW平面的投影至少有部分落在端子的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线圈绕组缠绕于一中柱周围。
优选地,所述中柱具有至少一个端部。
优选地,所述线圈绕组由扁平漆包线立绕或者圆漆包线沿绕线轴方向顺序缠绕。
优选地,所述本体混合物包括树脂,所述树脂固化成包裹至少一部分所述线圈绕组。
优选地,所述混合物包括铁粉、合金粉末或铁氧体粉末。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贴片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墨尚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墨尚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23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