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膜和投影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1975.6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5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宏;李建德;李宗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60 | 分类号: | G03B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帆远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0 | 代理人: | 刘继昂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投影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投影膜和投影设备,投影膜包括透光层和荧光层,透光层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面上形成有荧光槽。荧光层填充在荧光槽内,荧光层用于在被投射光线照射时激发以进行发光。如此,投影光机发出光线照射在投影膜时,荧光层会在投射光线的作用下激发发光以形成所需要的图案画面,而透光层上填充有荧光层的荧光槽以外的区域为透光区域,用户能够透过透光区域较为清楚地观察到屏幕后的物体,改善用户体验。同时,将荧光层填充在荧光槽内可以对荧光层进行有效的保护以避免荧光层容易刮伤和脱落,提高了投影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投影膜和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智能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在车载屏幕薄膜上贴覆一层荧光材料,荧光材料吸收投影仪发出的光线(例如紫外光或者蓝光)之后再次发射光线,其扩散方向较广,使得车载屏幕薄膜的可视角较广,从而使得驾驶员和乘客可以在倾斜方向上也能够看得清屏幕。
然而,这样的技术方案中,通常是将荧光材料铺满整个屏幕,屏幕前后方的视线遮蔽率较高,用户无法较为清楚地透过屏幕薄膜观察到屏幕后的物体,影响用户的视觉效果。同时,将荧光材料直接铺设在薄膜上,在长时间使用后,荧光材料镀膜层容易刮伤或脱落,降低了使用寿命。
另外,在相关技术中,还可以在车载屏幕薄膜上设计微型的光学棱镜或透镜结构,可改变投影仪发出光线的方向,使得车载屏幕薄膜的可视角度变广,从而使得驾驶员和乘客可以在倾斜方向上也能够看得清屏幕。然而,在这样的技术方案中,同样会造成视线的遮蔽,用户无法透过此类的屏幕薄膜,看到屏幕后方的物体,影响了用户的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投影膜和投影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投影膜包括透光层和荧光层,所述透光层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形成有荧光槽。所述荧光层填充在所述荧光槽内,所述荧光层用于在被投射光线照射时激发以进行发光。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投影膜中,在透光层的第二面上形成有荧光槽,荧光层填充在荧光槽内,荧光层用于在被投影光机的投射光线照射时发光。如此,投影光机发出光线照射在投影膜时,填充在沟槽单元内的荧光层会在投射光线的作用下激发发光以形成所需要的图案画面,而透光层上填充有荧光层的荧光槽以外的区域为透光区域可以使得不论荧光层是否发光,用户都能够透过透光区域较为清楚地观察到屏幕后的物体,降低对用户视觉效果的影响,改善用户体验。同时,将荧光层填充在荧光槽内可以对荧光层进行有效的保护以避免荧光层容易刮伤和脱落,提高了投影膜的使用寿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层包括透明基底和层叠设置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透明胶层,所述透明基底远离所述透明胶层的面为所述第一面,所述透明胶层远离所述透明基底的面为所述第二面,所述荧光槽形成在所述透明胶层上。如此,透明胶层用于形成荧光槽,透明基底用于承载透明胶层和荧光层,使得透光层可以承担不同的功能,同时透明基底和透明胶层都呈透明状,使得用户可以透过透光层观察到对侧环境。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荧光槽在所述第二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二面的面积之比小于或者等于30%。如此,透光区域所占第二面的比例足够大,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透光区域看到对侧的事物,同时荧光槽内形成的荧光层还可以保证显示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荧光槽在所述第二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二面的面积之比小于或者等于20%。如此,透光区域所占第二面的比例更大,进一步保证用户可以通过透光区域看到对侧的事物,同时荧光槽内形成的荧光层还可以保证显示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荧光槽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沟槽单元,每个所述沟槽单元限定形成一个透光子区域,所述沟槽单元在所述第二面上的投影形状相同或者不同。如此,多个沟槽单元将透光区域划分为多个透光子区域,多个透光子区域可以阵列排布,以降低荧光层对用户视觉效果的影响,使得用户可以透过投影膜的各个部位观察到投影膜对侧的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1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