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马达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1723.3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园月;王统诚;王伟;耿彦召;卢德来;钟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煤科天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C1/00 | 分类号: | F03C1/00;F03C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杜德海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马达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马达,包括:壳体和输出轴;输出轴上顺次套设有前配流盘、前补偿板、行星齿轮机构、后补偿板以及后配流盘;前配流盘、前补偿板、行星齿轮机构、后补偿板以及后配流盘均位于壳体内,行星齿轮机构包括:中心轮、行星轮以及内齿圈,中心轮与输出轴固定连接,行星轮与中心轮啮合,内齿圈与壳体固定,并与行星轮啮合;前配流盘压在前补偿板上,前补偿板压在行星齿轮机构的前端面,后补偿板在行星齿轮机构的后端面,后配流盘压在后补偿板上;前配流盘和后配流盘上均开设有多个配流孔,前补偿板和后补偿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通流孔。本发明的液压马达具有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冶金、船舶、海洋工程、化工等行业有大量工作需要低速大扭矩的动力设备、工具来完成。在相关技术中,传统的液压马达通常是采用矿物油作传动工作介质,在高温明火场合、或其它易燃易爆环境中很难满足要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主要由于矿物油是易燃液体,在高压、高温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生燃烧。国内外研究表明,矿物油液压传动中高压漏油形成的细小微粒和空气混合,很容易引起火灾,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发生爆炸。例如在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要求液压设备、工具必须满足安全要求,杜绝产生火花及易燃易爆危险物。MT/T827-1999《煤矿机械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明确规定“在煤矿井下有危险的场所,应使用难燃液为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因此,作为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液压回转设备、工具的关键部件,液压马达可以采用乳化液或纯水作为传动介质。
相关技术中心的液压马达通过密封板的配流孔进入密封板与非圆行星齿轮机构的流体沿着输出轴轴向流出,损坏轴承,较难建立起压力,无法使乳化液马达正常工作。发明人在实现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液压马达的技术并不成熟,其结构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使用寿命短,特别两端轴承损坏严重,未能在行业上广泛应用。因此,非常有必要研发新的高水基液压马达技术,克服目前高水基液压马达的缺陷,推动技术进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以推动高水基液压马达技术的进步。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液压马达,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前通道和后通道;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顺次套设有前配流盘、前补偿板、行星齿轮机构、后补偿板以及后配流盘;
所述前配流盘、所述前补偿板、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后补偿板以及所述后配流盘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中心轮、行星轮以及内齿圈,所述中心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与所述中心轮啮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壳体固定,并与所述行星轮啮合;
所述前配流盘压在所述前补偿板上,所述前补偿板压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前端面,所述后补偿板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后端面,所述后配流盘压在所述后补偿板上;
所述前配流盘和所述后配流盘上均开设有多个配流孔,所述前补偿板和所述后补偿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通流孔,所述前通道、所述前配流盘的所述配流孔、所述前补偿板的所述通流孔、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后补偿板的所述通流孔、所述后配流盘的所述配流孔以及所述后通道依次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的液压马达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配流盘和齿轮机构之间安装了补偿板,用于补偿因长期摩擦产生的间隙,液压马达经长期运转工作时,当行星齿轮机构和前补偿板之间产生间隙时,在高水基乳化液的压力作用下,所述前配流盘将所述前补偿板推向所述齿轮机构,使所述前补偿板抵在所述齿轮机构的端面,从而补偿因长期摩擦产生的间隙,不会造成乳化液大量地泄露,提高了效率,推动液压马达技术的进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煤科天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煤科天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17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