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散热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1369.4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1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飞;黄继硕;刘焕洲;姜滨;迟小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H05K7/20;H01M10/613;H01M10/6554;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郭化雨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设备 及其 散热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散热机构,包括开设于壳体底部的进风口、开设于壳体顶部的出风口、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安装PCBA的安装板、设置于安装板顶部并用于发散PCBA的热量的散热器,以及设置于散热器顶部、用于通过气流对其进行强制对流散热的风扇,且风扇的抽风口通过散热器与进风口连通,风扇的排风口与出风口连通。如此,利用开设在壳体底部的进风口与开设在壳体顶部的出风口,在壳体内形成了沿垂向分布的几乎竖直的空气流道,能够使冷空气在壳体内快速流动、快速完成热量在壳体内外的交换,精简了空气流道,提高了空气流速,同时能够将热量及时散发至外界,防止热量在壳体内蓄积,且避免壳体体积增大。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其有益效果如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机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头戴显示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目前,头戴显示设备大多数采用被动散热的方式,其解决散热的思路基本都是将PCBA、电池模组等发热元件的热量传递至壳体上,然后通过壳体和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去。
然而,一方面由于用户在使用头戴显示设备时会经常触摸壳体,壳体的温度过高时会对皮肤会产生热烫等不舒适感,导致产品佩戴体验不佳;另一方面,由于常规壳体有密封性要求,发热元件在壳体内产生的热量容易蓄积,无法快速散发至外界,导致散热效率不佳,且壳体与空气的自然换热效率不高,若要提高换热效率,则必须额外增大壳体的散热面积,导致体积变大。另外,部分头戴显示设备虽然在壳体内使用风冷散热方式,但其空气流道复杂,在壳体内会经过多次弯折、转向,导致空气流速慢,散热效率遭到削弱。
因此,如何将热量及时散发至外界,防止热量在壳体内蓄积,且避免壳体体积增大,同时精简空气流道,提高空气流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机构,能够将热量及时散发至外界,防止热量在壳体内蓄积,且避免壳体体积增大,同时精简空气流道,提高空气流速。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机构,包括开设于壳体底部的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顶部并用于发散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的散热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器顶部、通过气流对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的风扇,且所述风扇的抽风口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扇的排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与后壳,且所述进风口为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的底部连接缝隙,所述出风口为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的顶部连接缝隙。
优选地,所述发热元件包括PCBA和电池模组,所述PCBA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前表面;所述安装板的背面开设有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安装槽,且所述风扇的抽风口朝向所述安装板的背部。
优选地,还包括贴附于所述发热元件表面并用于吸收其热量的吸热板,且所述吸热板与所述散热器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吸热板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用于将所述吸热板所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器的导热管。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顶端端面开设有用于使所述导热管从其前表面延伸至其背面、使气流从其前表面流动至其背面的通风过孔。
优选地,所述抽风口开设于所述风扇的背面,且所述排风口开设于所述风扇的前表面;所述散热器贴附于所述风扇背面且覆盖所述抽风口。
优选地,所述风扇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且各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上方且沿所述安装板的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风扇的前表面倾斜向下。
优选地,各所述风扇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以使各所述风扇的前表面与所述壳体的顶壁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13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逆变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乳液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