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IPC的自动夜视切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80782.9 | 申请日: | 2021-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5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吴顶顶;林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米开朗基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23/667 | 分类号: | H04N23/667;H04N23/71 |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余娜 |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ipc 自动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IPC的自动夜视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周期性的获取sensorgain和adc作为判断逻辑的输入参数;S2、进行判断是否为夜晚模式;S3、当通过步骤S2判断为夜晚模式时,进而判断光敏参数adc与设定阈值adc1之间的大小;S4、当判断光敏参数adc大于设定阈值adc1时,说明光敏读取到的亮度值很高,此时环境光的确很强,清adc_s;S5、进行切换到白天。根据本发明,同时采集ISP亮度参数和光敏参数,并基于大量的测试数据,合相关的判断逻辑,达到夜视切换准确、稳定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C应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IPC的自动夜视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IPC自动夜视切换感应技术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通过专用的光敏器件采集环境光,将采集到的数据作为切换判断依据,因光敏感器件具有方向性,故而采集到的数据并不能反应整个监控画面的整体亮度,所以该方案存在夜视切换时间过早或者过晚的问题;另一种方案是通过ISP参数作为切换的切换的依据,ISP中部分参数可以反映监控画面的亮度,但是在夜视和白天两种模式下反映亮度的ISP参数不具有连续性,即在白天模式可能参数很小,达到切换夜视阈值,但是切换到夜视模式后参数又很大,达到切换白天阈值,如此一来要么切换时机偏晚,要么来回切换。在环境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摄像头可以很好的拍摄到彩色图像,但是当环境光线不足时,拍摄到的彩色图像便会亮度不足,甚至什么都看不清,这种情况下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案是移开红外滤光片,切换为黑白模式,即切换到夜视模式,以期获取更清晰的图像效果。然而彩色的图像能够给人以更好的感官体验,故而IPC需要根据拍摄的画面效果,在合适的时间点切换到合适的模式。
光敏电阻可以采集其正前方光照强度,是IPC常用的一种用于感应环境光强度的光敏器件。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信号会进入芯片ISP,ISP会对信号进行相关的处理,输出最后呈现的图像。ISP会给出能够反应图像亮度的一些参数。
与本发明接近的已有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赖于光敏电阻测环境光,当检测到环境光强度小于预设阈值时,便切换到夜视模式,当检测到环境广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再切换到白天模式;另一种是依赖于图像传感器ISP参数获取图像亮度,当发现图像亮度已经无法再拉高时,切换到夜视模式,当检测到图像亮度已经足够高时,再切换到白天模式。
现有技术的缺点主要有:
对于仅依赖于光敏器件的方案,存在光敏器件不能反映画面亮度的问题。因为光敏器件具有方向性的特点,所以对某些场景可能会有误切的问题。拍摄画面亮度足够,但是光是侧面射进去,没有直对光敏器件,这个时候光敏器件采集到的环境光强度会比较低,有可能误切夜视模式。
对于仅依赖于ISP参数的方案,存在切换场景不合适或者来回切换的问题。因为在白天和夜视模式条件下的ISP亮度参数并不具有连续性,在从白天模式亮度很低的时候切到夜视模式,获取到的亮度可能依然很高,某些条件下不具有参考性,导致功能失效。
术语解释:sensorgain:当前反映画面亮度的一个ISP参数,即后续描述的ISP参数;
adc:当前光敏参数;
sg:由夜视切换为白天条件中的ISP参数阈值;
sg_m:白天模式切换为夜视条件中的ISP参数,接近ISP参数的最大值;
adc1:由白天切换到夜视条件中的光敏参数阈值;
adc2:由夜视切换到白天条件中的光敏参数阈值;
adc_s:由夜视切换到白天时的光敏参数值。
其中adc1adc2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米开朗基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米开朗基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07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