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半成品的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80771.0 | 申请日: | 2021-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3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烨玥;童彬彬;汤越超;金微;马广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伯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G41/02 | 分类号: | C01G4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林捷达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材料 半成品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半成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水、乙酸以及双氧水在低温环境下搅拌混合,形成混合溶液一,并保持混合溶液一处于低温环境;步骤二:向混合溶液一中倒入钨粉,持续慢速搅拌,待其产生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完毕后再持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二;步骤三:取出混合溶液二过滤,得到呈淡白色的混合溶液三,将混合溶液三放入回流装置中,加热并回流;步骤四:待回流完毕后,取出混合溶液三过滤,得到滤液;步骤五:对滤液进行烘干蒸发,获得乳白色块状物体。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制备氧化钨电致变色材料流程周期冗长,工艺步骤繁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半成品的 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钨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子、建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技术 还尚未稳定,国内实践研究还尚未普遍深入,该特种材料并未进入大众的视线 当中。制备电致变色材料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磁控溅射、溶胶凝胶法、电沉 积等方法为主流,上述方法的实验和生产过程中制备流程周期过长,工艺步骤 繁琐,导致工艺参数无法及时调整、产量滞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半成品的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 在的制备氧化钨电致变色材料流程周期冗长,工艺步骤繁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本方案如下: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半成品的制 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水、乙酸以及双氧水在低温环境下搅拌混合,形成混合溶液一, 并保持混合溶液一处于低温环境;
步骤二:向混合溶液一中倒入钨粉,持续慢速搅拌,待其产生的剧烈的氧化 还原反应完毕后再持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二;
步骤三:取出混合溶液二过滤,得到呈淡白色的混合溶液三,将混合溶液 三放入回流装置中,加热并回流;
步骤四:待回流完毕后,取出混合溶液三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五:对滤液进行烘干蒸发,获得乳白色块状物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的水、乙酸以及双氧水以体积比为(1-2):(10-15): (10-15)的比例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的双氧水的浓度为35%-5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的低温环境为冰浴环境,所述冰浴环境的问题为 0℃-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的钨粉的添加比例为每25ml双氧水添加4g—6g 钨粉。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的搅拌速率为60~100r/min,氧化还原反应完毕 后的搅拌时间为36-48h。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的过滤次数为3-5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的回流装置的加热温度为40℃-50℃,回流时间 为24-48h。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的过滤次数为3-5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中的烘干蒸发温度为65℃-8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氧化钨电致变色材料冗长的生产流程区域模块化,区域模块化 的特点就是可以针对不同模块来单独调整该模块的工艺参数,在整体进程上不 会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极大提高了下游工艺的运行效率。制成半成品粉 末或颗粒后,方便储存和运输工作,只需合理的储存手段和环境,以及合理的 保质时间内,材料的功能并不会有大幅度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伯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伯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07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多孔胶件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处理含氮杂环化合物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