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进纯棉面料吸湿发热效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0427.1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3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宇;刘克煜;郝丽红;杨为东;解珍香;于希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华绵水洗制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207 | 分类号: | D06M13/207;D06M11/74;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袁晓玲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进 纯棉 面料 吸湿 发热 效果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布料染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进纯棉面料吸湿发热效果的方法,包括精炼、漂白、染色工序,染色后的纯棉面料经皂洗处理后洗净,再进行发热加工处理工序,该发热加工处理工序包括加入柠檬酸进行酸处理;加入小苏打进行碱处理,同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离子螯合分散剂对纯棉面料进行处理,最后经重复水洗后得到所需要的产品。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通过染整加工,尤其是增加的发热加工处理工序,进一步提升纯棉面料的吸湿发热性能,增强面料发热效果,经加工处理后的纯棉面料发热效果可增加3度以上,吸湿发热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布料染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进纯棉面料吸湿发热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保温是以阻止身体所发出的热逃逸为主的,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纺织行业开发出一种自发热纤维,所谓的自发热纤维在发热方面的功能是有限的,因为从物质守恒定律出发,出现的热能只能从人体的皮肤呼吸中获得。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腈纶纤维中加入热敏相变材料,能以潜热的形式吸收、储存和释放热量,其在温度变化中,可以固态液态互相转化,从而达到吸热、发热的效果。
目前纺织业中还研发有一种吸湿发热面料,是由纯棉吸湿发热纱线织就的面料,符合大众自然环保的理念。但是,针对纯棉吸湿发热纱线织就的面料加工,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发热温度低,现有纯棉吸湿发热纱线织就的面料,进行检测,发热效果经常达不到标准,温度提升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增进纯棉面料吸湿发热效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染整加工,进一步提升纯棉面料的吸湿发热性能,增强面料发热效果,经加工处理后的纯棉面料发热温度效果可增加3度以上,吸湿发热效果较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进纯棉面料吸湿发热效果的方法,包括精炼、漂白、染色工序,染色后的纯棉面料经皂洗处理后洗净,再进行发热加工处理工序,该处理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1)酸处理:加入3~9g/L柠檬酸,在35~45℃条件下处理15~30min;然后在30~35℃温度下水洗5~15min;
(2)碱处理:加入6~12g/L小苏打,在35~45℃条件下处理15~25min;然后向其中加入0.1~0.5g/L的金属离子螯合分散剂;最后在30~35℃温度下水洗3~8min,重复水洗2~4次。
进一步的,所述纯棉面料由吸湿发热纱织成。吸湿发热纱为一种特殊纤维材料,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水分,主动产生热量;由包括吸湿发热纱在内的原材料制造的纯棉面料可主动升温2~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加入6g/L柠檬酸,在40℃条件下处理20min;然后在30℃温度下水洗1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加入9g/L小苏打,在40℃条件下处理20min;然后向其中加入0.3g/L的金属离子螯合分散剂SS-202;最后在30℃温度下水洗5min,重复水洗2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提供的增进纯棉面料吸湿发热效果的方法,通过在面料染整加工过程中增加发热加工处理工序,进一步提升纯棉面料的吸湿发热性能,增强面料发热效果,经加工处理后的纯棉面料发热效果可增加3度以上,吸湿发热效果较好。
(2)本发明在发热加工处理工序步骤中,严格控制加入试剂类型及其加入量,并且在碱处理步骤中加入金属离子螯合分散剂,通过所加入的金属离子螯合分散剂SS-202与染浴中纯棉面料上金属离子的强结合作用,将金属离子包含到封锁剂内部,形成稳定的结构,然后通过染整充分水洗后排放出染浴,更好的减少面料上金属离子的含量,最大限度清除金属离子对面料发热性能的影响,提高面料发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华绵水洗制衣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华绵水洗制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0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